熟悉B2B电商的人都会记得,从进几年来,每一年似乎都有行业人喊出各种元年,从B2B元年,快消品B2B元年,O2O元年,到工业品电商元年,产业互联网元年,折腾了那么多年,似乎每一年都是元年,但永远没看到春天真正到来的那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绝对不会是单一的电商人或产业人能来撬动的。
原因在于在国内,每一条产业的上下游链路极度复杂,不同行业的链路之间又缺乏共性,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用一招鲜吃遍天的套路。只有当整条产业链从最上游的原材料,到生产加工商,到中间贸易商,以及最终的终端和次终端客户,完全都形成了+互联网及数字化的认知和共识,才会真正形成产业+互联网的态势,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只是产业+后面的,而不是互联网+,因为在传统产业中,几乎没有大量的激发需求,而都是稳定和明确的需求。
2019年,一场全民传播让社会人佩奇都已经被山里的爷爷认知到了,产业互联网的确已经进入了上下游都开始正视、思考以及探索了。这种思考不是仅仅靠消费互联网的模式能玩得起来的,而是要结合数字化的商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仓储物流、营销客服等等全面的配合。2019年,会发生哪些和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呢?
一、巨头们——“不动则以,动则雷霆万钧“
说到互联网不得不提BAT,说到电商也必须先看阿里巴巴和京东。可以确定的是,在C类电商已经完全饱和的情况下,知名品牌商品和B类的电商才是下一轮发力重点。
京东
从公开的公关信息来看,京东已经正式启动京东工业品面向企业购,京东将主要依靠与B类企业客户采购系统的对接和自身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来撬动工业品电商。
这一出发点是基于大数据积累的企业客户信息,通过对采购方的需求精准把握来实现高效的供需匹配,取代2B市场采购链路中存在着许多中间层,这些中间层既低效又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浪费。一旦取得前期效果,后期必然会提振品牌方的信心,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进行互联网营销的尝试,这也从根本上给予了供给侧改革一条新通路,让短小精悍的创新型交易链条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建立利益共同体。
阿里巴巴,不是只有1688
阿里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动物兵团的集团作战,从单一个体来看,也许猫狗的大战一直没有明显的胜负,钉钉也无法和微信比肩,高德地图盖不过百度地图,支付宝也不见得比微信支付市占率高多少,以及阿里云、菜鸟等等,但是从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来看,阿里无疑是最完整的,这个特质,跟本文开篇提到的产业+互联网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共同参与,才能发展的道理是高度吻合的。
阿里巴巴B2B生态架构
因此,阿里如果真正发力在产业互联网,不是其中任一个平台,而是整体的联动参与。对于B2B电商,天猫或1688是可以承载交易市场的功能,阿里云提供基础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菜鸟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钉钉提供客户管理,支付宝既可以提供支付服务也可以提供大数据营销服务,高德地图等提供大数据支持。千万不要意外近几年也许天猫会有做工业品的那一天,这只是阿里布局的表象,真正的冰山是在深海之下。这种侵蚀在产业上下游所有的环节的部署,才是不动则以,动则雷霆万钧。
二、品牌们——“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如果说几年前大部分的传统非消品牌对于互联网还是恐惧的。这种恐惧是基于不熟悉,不感知,自然产生的天然的排斥,到现在的了解熟悉,更出现了很多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先锋品牌,他们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开始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电商,知道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工具,来武装自己,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例如说,互联网工具可以进行商品数字化,对于那种拥有海量SKU,能实现靠人力几乎无法解决的内容数字化。
由电商产生的客户大数据积累,可以成为推动数字化制造的核心基础。
各种方便的支付工具,客服工具,进销存管理工具,可以作为渠道数字化的有效介质。
每一家品牌对互联网的感知力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他们已经充分知道产业+互联网的力量了,作为产业链头部的角色,这个变化,无疑对整条链条的互联网化是里程碑似的意义。品牌们居于产业链头部,就行舞龙的龙头一样,龙头没动,龙身龙尾再动也前进不了。
根据1688工业市场2018年鉴显示,目前已有近300家百亿级大规模企业入驻1688工业采销平台,询价采购单数超60万张,年采购规模超1000亿。2018年,1688平台通过品牌1+N模式实现数字化联合营销,实现现货交易爆发式增长616%,3M、施耐德、巴斯夫、博世等10个品牌因服务好、回头率高等指标位列年度最受欢迎品牌榜单之列。
三、 电商平台和服务商们——“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2019年互联网的寒冬,某种意义上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好事,只有这样才能过滤掉那些浑水摸鱼者。真正要做好产业互联网的平台,一定是在某个领域或某项业务具备深度的认知,真正解决产业链上关键问题的。我认为在没有成为巨头前,做B2B电商的平台只需要解决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链上的痛点,才会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才能继续谋求全面的发展,否则一味的出售概念,没有内功修炼的,一定会成为寒冬中被大浪拍死的人。
这些问题重点包括:
1、商品数字化建设,通过商品底层数据池的打通,建立规范的商品目录,以及多媒体内容甚至虚拟现实的开发,更好的满足客户商品精准匹配需求。
2、供应链优化,在大规模集成订单,灵活实现云仓储等,降低传统分销经营中的流通成本,提升流转效率
3、大数据精准营销,与消费互联网裂变式营销最大的区别是产业互联网需要精准的定义目标客户,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积累和精准数字营销技术,抓住核心客户对象
所以我认为这些平台们在这一年的宗旨就是摆正位置,去除浮夸。追求消费互联网带来的成功经验和务虚的目标,一定是做不好产业互联网的。
不要再以“赋能“这种词来伪装自己了,除了巨头和头部的品牌商们,连大大都不敢再使用这个具有上帝视角的词了。作为一家电商平台,连自己都没啥能力的时候还想赋予别人能力?这样只会让人笑话,电子商务发展了这么多年来,消费品的实体店消亡了,马云开始讲新零售了,但是传统产业的从业商们,除了感受到一点压迫并没有大规模的衰退和消亡。没有任何产业被互联网电商颠覆了,更没有谁被替代了。
所以,从电商平台的视角来看,重要的是与传统产业的合作,因为传统链路里运作了几十年下来成熟的体系中没有能力不足的空缺,有的只是需要进化的痛点,抓住点,看到合作共赢的空间,才能有效的和传统产业融合。
四、客户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是西方哲学三大终极问题。简单理解就是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树立目标,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茫。在产业链条里估计最不急于进行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恰恰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们。
他们可以肆意的在企业购平台上发布一条专业工业设备和扫帚抹布“集成“的采购订单并且要求隔天供货,也可以任性的将几百块的零配件采购拿出来做个招投标和多方比价,美其名曰阳光采购。
如果不是采购者的不专业,我认为这个只是他们在玩弄数字化采购,他们不需要去研究分析何为数字化采购,究竟利益点在哪,他们有无数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选择,为什么要搞明白那三个问题。因为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了供给侧目前深深的陷入买方市场,在这种背景下,任何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增效降本,都是伪命题。因此目前互联网上的采购主仍然以小微型贸易商,中间商为主,夹杂一些小型终端客户的非常规需求,尚未真正进入大规模的产业采购升级,这一个事实在2019年仍将会持续,所以改变客户不如改变自己。
对于产业链上的需求方,根本的解决是,供给侧的改革,通过数字化的升级,将产品供给的制造和流通匹配市场真实的需求。其实还是回到前面三个环节的问题上去了,也就是作为平台,品牌和中间商,不能指望客户的改变来迎合客户,而是主动的改变自己优化产业链,通过产业互联网来解决供需平衡矛盾,高效重塑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才能影响我们的客户爷爷奶奶们。
不折腾的2019,产业链上下游都逐步认知了互联网,有更多的玩家涌入,并开始在各环节发力。跨界竞争比比皆是,但核心依然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协同,最终来优化产业链的上下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