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起起伏伏,风口涨涨落落,风险投资者永远在一旁守候,像伺机出击的猎鹰。一方面,逐利的本性时常让资本显得无情或贪婪,有人抱怨资本“只会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另一方面,无数改变时代的创业奇迹背后都有资本的身影,没有资本做推手,创业“圣城”硅谷也会光芒不再。
与美国等更加成熟的市场相比,风险投资在中国真正崛起的历史很短,短到还不曾经历一个真正的周期。过去十年左右,国内创投圈沿着上扬的周期曲线一路高歌。进入2018年,种种迹象指向拐点的来临:从狂热转向理性,从追逐规模转向强调效率,从大范围连接转向单点突破……这些变化让风险投资圈与创业圈一样,开始步入洗牌阶段。
在这个也许会留下记号的历史节点,我们找到了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请他从投资人的视角聊了聊过去这段中国创投史上的“高光时刻”带给他们的思考。
未来两三年是投资最好的时候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中国创投界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明显比过往发展迅猛的阶段,“风口”变得异常密集,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符绩勋:在我看来,国内创投界有好几个关键的变化时点。
我最早是2000年来中国看项目做投资,2000年投资了百度。2000~2005年,其实中国还没有被完全发现,2002 年还曾跌入低谷,直到2004年前后携程、腾讯、百度等公司上市之后,中国的创投业才得到比较高度的认可或者说提高了一个级别。也正是从2005年起,红杉、凯鹏华盈等陆续来到中国,我本人也是2005年底举家搬迁到中国。因此,2005年算是一个新的元年。
2008年、2009年,金融风暴导致全球市场恐慌,全球创投业又一次跌到了低谷。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公司展现出了更强的竞争力,不论腾讯还是京东,它们都因为效率更高而抢占了更大的市场,获得了快速成长。在此期间,2009年中国创业板推出,后来中小板放开,造就了一股以人民币基金为主的新势力。这个阶段大概持续到2010年、2011年。
2010年可以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小米、滴滴、头条为代表的一批新公司相继崛起,由于移动的红利在催化整个市场的发展,资本的助力也进一步加大,不管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大家蜂拥而上。有人会觉得2011年、2012年是另一个元年,因为市场真的开始起飞,还出现了“只要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的说法。
如今又过了六七年时间,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移动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市场进入调整期,原来那种粗放式的投资和投放无法再持续,大家开始更加理性,更加看重效率模型而非体量规模。加上2018年中国面临内外部挑战,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加剧了资本的谨慎态度,人民币基金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其实,资本过量的时候,效率是偏低的,投放相对粗放,因为钱太多了;回归到理性的时候,反而是资本效率更高的时候。VC、PE应该是一种反周期的投资逻辑,你在市场顶点去投资,回报的倍数会低于市场低谷期。在我个人看来,未来两三年反而会是投资最好的时候。
CBR:你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做投资,经历过创投圈的周期起伏,比如见证过硅谷从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中获得重生。冷热交替是一种永远在循环的周期现象吗?
符绩勋:对。尤其是面向创新创业的VC类投资,都有这样一个周期。大家先是很踊跃、很兴奋,甚至是过度踊跃、过度兴奋、过度投放、过度补贴、过度估值……一切都是过度。就像一条向上的曲线,过了某个点之后,大家会突然觉得投入产出是有问题的,不符合此前的预期,之后就会回归理性,甚至过度恐慌、过度保守。我觉得这是人性导致的,市场一直会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徘徊。
眼下,我们正在慢慢进入一个理性期,是否会继续冷,要看资本的环境。如果中美贸易矛盾加剧,国内经济的压力增大,资本的收缩力度就会更大,就有可能进入过度恐慌、过度保守的阶段。整个市场会进入一轮洗牌,乱象减少,日渐稳定,越来越规范,效率也越来越高,市场中会逐渐形成一些寡头。
投资也是一样,先会经历乱象,全民VC、全民PE,好像所有人都能做投资,但到了一定阶段就会进入洗牌。2000年左右,美国也曾进入一个乱象丛生的时期,经过整合之后,好的资本会继续运作下去,它们的规模体量会继续增长,不好的就会退出市场。
CBR:从泡沫发展到顶点时的状况来看,美国创投市场也是一样的疯狂和不理性吗?
符绩勋:我觉得这是人性,都是一样的。当大家都在买眼球的时候,都在算一个眼球值多少钱的时候,没人去关注一个用户实际产生的价值是多少。不过,我们不应该用中国的今天去对比美国的今天,每个市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美国2000年的时候也一样,比如早年美国有各种各样的门户,最后只剩几家?也就是雅虎可以提一下,现在也不知所为。
出现乱象不仅是创业者的问题,还有资本的选择问题。当资本越来越有选择性的时候,这个乱象就会减少。比如,我看到ofo、摩拜、哈啰以后,就不会再去看别人,不会再去投一个其他颜色的单车,这就是我的选择。资本少了之后,它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CBR: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创业者会更看重原创,不像国内模仿成风,大家拿着相同的模式比拼,这加剧了乱象的出现。
符绩勋:我个人认为模仿式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这个时代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不只是懂产品、懂销售就可以,创业者必须更加“全能”,跨界能力要更强。毕竟创业是一个少数人能做成的事情,既然如此,肯定要求差异性要强,我能做的别人不能做,我的成功概率才更高。
在过去这段由移动互联网崛起带来的红利期里,大家都在买希望、买期望值,但最近一年左右,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失望。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家没有意识到创业本身不是一个大众能做的事情,它是小众才能做的事情。。
投资是在“投错”和“错过”之间找平衡
CBR:GGV在过去几年投了不少风口企业,比如哈啰出行,当时摩拜、ofo势头已经很猛,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投哈啰?
符绩勋:其实ofo和摩拜我们都看过,但是没投。最开始,我们对整个单车的经济模型是打了一个大问号的。2016年春夏是共享单车起量的时候,当时每辆车每天被骑的次数能达到四五次甚至七八次,但把时间拉长到全年,当车子数量增多、车子变旧之后,这种频次能否持续是一个问题。另外,当车子增多之后,运营管理成本会增加。所以,整个模型没法被证明。
后来我们投哈啰有几个原因。杨磊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做过爱代驾,还做过主打停车服务的车钥匙,后来做了哈啰。他做的这些事情都跟出行服务有关系,在硬件、软件、运营方面都做过探索,比如在技术上一开始就用了电子围栏,解决了运营效率问题。其实一开始我也不太相信他,后来他去杭州、福州两地试点投了一批车,跑了一个模型出来给我看,我开始觉得这件事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选择的战略很对,不打一线城市,而是打二三线,避开了激烈的战斗和大量的浪费。单车的覆盖半径小,有时间窗口去抢占一定的市场空间,这让我们觉得他有一线生机。我记得当时我拉了童士豪和李宏玮一起,听杨磊和他的团队讲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便一致同意给他几百万美元做一次试错。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多轮跟投。
CBR:过去几年面对一些炙手可热的风口,大家都在“抢跑”,你们也会有害怕错过的心态吗?
符绩勋:我觉得大家都会有。投资有两种错误:一种错误是你投了不该投的项目,第二种错误是你错过了该投的项目,比如我们错过了京东、今日头条。投资永远是在这两种错误当中找平衡。第二种错误可能是更致命的,因为“投错”也许只是投错几百万美元,但“错过”可能就是错过几十亿美元。但过度地怕错过也会导致盲目的投资。这里需要一种平衡。
CBR:GGV的风格是偏保守还是偏激进?
符绩勋:我们的命中率比较高,我们过去投的290多个项目中有56家独角兽。我们是一种偏狙击手的打法,会在大的方向、大的趋势中选择某一个项目。这么多年下来,在选择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不一定投到第一,但会相对不错。比如当年投土豆,原来是第一,后面是第二;投哈啰出行,从不知道第几变成现在的第一。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GGV靠的是一套体系,而不是靠一个人。就GGV而言,每个主导项目的合伙人的话语权比较大,而不是采用投票制,毕竟一个人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看一个项目,很难在一个小时里跟其他人完全说明白或者形成共识,只能基于对彼此的信任。其他人听到项目的情况后,会基于经验作出判断,给出最直接的反馈,把意见充分给到主导人。最终,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由项目的主导人来作决定。这对团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要求很高,不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
CBR:对于一些新成立的投资机构来说,它们是不是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作出一些不够理性的决策?
符绩勋:一些新的投资机构或者新的基金,往往会有一支小团队,团队没有一起经历过周期,信任更多是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背靠背打过仗的基础上,在市场恐慌或者受到宏观压力的情况下,彼此的信任与默契更容易受到挑战,所以对很多团队来说是一种考验。
CBR:进入2018年,风口明显少了很多,从投资上看还有哪些新机会?
符绩勋:智能机普及带来的大的红利确实是消失了,因为不可能再有从10亿人到20亿人的增长,但产业里的机会仍然很多,只要效率不高就有改造的机会。未来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风口和红利,但改造的速度可能没有原来那么快了,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教育市场、改造市场,需要更重的工作。纪源已经开始布局,投了美菜、满帮等一些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公司。
未来十年还会有哪些驱动力呢?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
一是人工智能,随着数据的积累呈几何级数增加,加上算力、算法不断演进,未来很多东西都会由人工智能驱动;
二是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机会;
三是中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积累;
四是资本收缩、市场情绪低落带来的周期性红利。
历史还会重演,但意识会进步
CBR:过去几年的风口密集期对创业者群体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你怎么看这一点?
符绩勋:我觉得风口带来的竞争也是一件好事。其实创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大的氛围,也许很多人就不会有创业的决心。在这一轮周期红利里,不仅仅是创业者自己被“洗脑”,广大民众也在被“洗脑”,比如《创业时代》这部电视剧就是在教育所有人。这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创业这个事情,这是一件好事。当然,负面的因素就是有噪声,可能会产生很多无谓的投入和浪费。
CBR:到下一个周期到来时,包括不理性在内的负面情形会有所改善吗?
符绩勋:不会的,历史一定还会重演。不过就创业者而言,创新创业的意识一定会有所提升。就好像之前大家买盗版DVD都觉得习以为常,但随着消费意识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现在很多人会觉得买盗版有点low。在这方面,欧美可能跑在前面,但中国也会逐步跟上。只是中国的市场很大,比美国还要大四倍,在这样的一个体量下,所需要的时间还是会更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