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榆镔:帮民企从“工业1.5”到“工业4.0” 模式要行得通成本也要收得回

张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3-05 15:57:36

随着O2O等市场驱动类项目风口退潮,AI、大数据、云计算等B端科技成为资本新宠。而早在4年前,云启资本就将聚焦于“工业4.0和产业升级”,更一度被评为最懂技术的新兴精品VC。

成立之初,云启资本就以精确命中全国最大全产业链钢铁企业找钢网声名鹊起,此后又一举投资了油气交易平台找油网、工业品分销平台工品汇、医疗器械出海S2B2C平台联医医疗等平台,成为投资产业互联网最早的一块名牌。

在产业升级领域,云启资本首先盯上最困难的“基础设施”类:做大数据科技的云英、混合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骞云科技,企业云服务提供商寄云等。就连听来颇为枯燥的数据库企业,云启也一投就是四个。

此外,云启家族还钟情于生产声学、无线射频、毫米波雷达等纯正“硬核黑科技”。

WechatIMG1865.jpg

“对我们来说,看准一个行业就进行深度研究,研究清楚就迅速在该领域快速布局。”创始合伙人黄榆镔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海军上校到软件工程师,加上在中美两国接近20年的投资经验,黄榆镔的经历让他坚守科技和创新的核心价值。2018年,他进入福布斯最佳投资人榜前三十。

但丰富的一线企业经验又让他格外理性和务实。尽管基金投资了不少产业互联网项目,他在专访中却坦言,目前东南沿海很多工厂尚处于“工业1.5”时代,想跨越到“工业4.0”,不无难度。“我跑工厂跑了20多年,一套提升效率的系统可能会因为成本问题引起犹豫,”黄榆镔表示,“但我们看需求完全是带着开放态度,我们不看今天发生的事情,而是三到五年后发生的事情。”

供应链优化仍有机会

《21世纪》:云启资本成立之初就投资了找钢网、百布等,这种“找东西”的企业商业模式是怎样的?这些年来有怎样的变化?

黄榆镔:“找东西”网站有个特性,就是通过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国内各产业的供应链。

传统来看,中国的供应链是各省有个省代,下面有市的代理,然后街道又有个代理,每一层剥下去每个人都要收点费用,品牌商甚至不知道卖给谁。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把整个链条缩短,省下来的利润你可以赚一部分。

这类企业也进行了迭代。只要人群量有足够大的时候,平台就可以往上游或者往下游扩展,比如百布,量足够大时,就可以去包一个织布厂。找油网跟物流合作很多,物流巨头普洛斯就是他们的投资者,那么可以在物流园区做一个加油站来导流。

《21世纪》:找钢网是多年前成立的,后面又出现很多类似企业。现在这种找东西模式还有市场机会吗?有算法的创业者怎样找到较好的机会?

黄榆镔:现在比较知名的有钢、布、柴油这些,但产业这么多,每个大的赛道都有机会。美国各行业产业化时间较长,企业利用兼并收购,很多已将供应链上下游合并成一个大公司,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机会。

找机会首先要看行业是不是够大,每个规模超过百亿的行业都可能存在缩短供应链的机会,因为这种模式的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关键在于对团队对行业的理解、技术的应用,以及模式能不能跑出来。我们进入这些公司时,一般可以做到几千万到几亿的销售额,与整体行业规模比还很小,模式一旦出来,两三年时间可以做到10倍的增长。

另外要看行业特性,是否能占住中间这个环节。最好的生意模式上游是分散的,下游也是分散的,只要你有办法把这个量凑起来,平台价值就会更大。

工业互联网To G领先

《21世纪》:最近产业互联网这一块也很火。除了前面讲到的供应链问题,很多人开始做工业IoT平台、云端工业解决方案。西门子和GE是先驱,以阿里、华为为代表的云巨头,还有海尔等产业巨头也在推,对这块你怎么看?

黄榆镔:首先,用IoT、物联网技术、感应器、无线、算力加云加算法这是大方向没错,现在看来唯一有钱买单的是公安、政府,用得如火如荼。To G部分明显跑在前面,这部分需求撑起很多家人脸识别公司。说到数据库公司、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整个国家的数据升级肯定是很大市场,比如校园系统的升级等等。

民企的制造业这一块, 尽管工业4.0前景特别好,但据我观察国内工厂,两三千人、规模成熟、模式清晰的厂在深圳东莞很多,自身经营很好,但它们更多是在工业1.5时代,要走到4.0,首先要走到2.0、3.0,民企的工业互联网动力会有一点点犹豫,速度会慢一点。

《21世纪》:那么创业者如何能让这些企业为效率提升买单?

黄榆镔:从实业看,成本回收很重要。你跟民营老板说我给你一套系统,讲得天花乱坠的,他也说相信你,然后犹豫不决。他心里肯定说,我买了你这套系统,你一年能给我赚多少钱、省多少钱?我有2000个员工,你说这个机械臂一进来马上可以少用5个员工,那我马上买。

我们几年前投资的擎朗机器人在海底捞为什么会大规模上量?因为有办法做到100块一天,3000块一个月。现在一个传菜员工资加五险一金要五六千块,甚至更高,擎朗说(机器人)100块一天租给你,老板就会说好,反正忙的时候用它,传菜员招不到,找机器人来帮忙也挺好。

所以从企业角度,购买新技术的需求是成本回收,几个月就有办法把钱收回,他们就会大量使用。国内现在还是“创一代”阶段,企业家觉得这是我的钱,有办法收回成本我干,收不回成本我不干,等两年再干。

聚焦硬核技术和数据库

《21世纪》:刚才提到的机器人可以说是直接解决了一个痛点。除了找东西,云启也投资了不少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黄榆镔:过去15年到20年是互联网发展阶段,互联网起来了,就有很多数据,有人工智能,因此现在是智能时代。智能加上联网就是我们想投的方向。

软件方面我们主要看人工智能和数据库。另外一大块是硬件,全部的感应器、联网、无线算力、5G、IoT、机器人、自动驾驶都在这个范畴。

自动驾驶方面,二三十公里每小时的我们投了新石器,它跟百度大脑合作做物流配送园区的机器人;五六公里以下或者两到六公里每小时的,我们投了刚才提的擎朗机器人。此外,我们也投了很多硬科技,我们愿意投资硬科技,毫米波雷达、减速机、一些很需要的核心零部件,这是云启的一个特点。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