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建平:我的产业互联网观”,被深深的教育了一番。
这种感觉有点像几年前初读宋华教授的《供应链金融》,看完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一句话里,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
图片来源:思维浓汤
当然也需要可以拿出去的正统说辞,但是唬人就不好了耶。
在产业互联网里折腾了不少年,学到的一个重要的逻辑是“用户思维”,来搞个屌丝版的44。
《我的产业互联网观》中定义是:
产业互联网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云平台构建的线上资源池为载体,以模式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以数据为核心价值,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要素资源,实现产业互联、平台融合、企业协同、要素融通,进而面向产业生态链、供应链的各类产业用户,提供生产全要素、制造全流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产业协同互联生态网络。
上述的定义,阐明了产业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产业互联网以新技术为驱动实现融合创新,以开放互联网络为基础实现互联互通,以平台为载体实现要素资源整合,以数据为核心创造商业价值,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快速扩展,以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产业赋能。
屌丝版本定义是:
(狭义)产业互联网是服务产业企业流通效率的互联网。
流通包括,生产原料的流通和可消费商品的流通。可用B2B2C可以充分的表达模式的基本逻辑。
图片来源:思维浓汤
产业互联网服务,可分为模式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模式创新包括信息模式、交易模式、物流服务模式、融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信息化、科技为手段的各类工具、供应链基础交付能力建设等方面。
产业互联网的广义范畴太广,所有为产业服务的互联网都可以定义为产业互联网,在此不去做细纠。有不同观点的欢迎留言讨论。
早在2013年底,腾讯提出互联网+的概念。马化腾去国家发改委演讲,向主任、各司局局长、处长将近600人,讲用互联网去“+”传统的各行各业。
2015年两会前,马化腾受邀向政府智库提交了“互联网+”的意见。这个概念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说2C的流量即将到顶,不好做了,要开始2B了。赋能、颠覆,仿佛新的大革命已然来临,正大刀阔斧重组产业生态。
产业中,早期以撮合、自营等模式切入交易型B2B出现,更是引领了一波风口。
但是随着B2B探索前进,很多相反的声音出现。互联网当主角,传统行业不服气,说“我+你还差不多” 。更有产业忧虑,虽然生意越来越难做,但开门欢迎互联网,下场会不会是把自个儿颠覆了?
行至深水区,许多产业的核心逻辑互联网公司不懂,产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上。
几乎所有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被社会舆论挑战,要怪就怪“平台”、“颠覆”,“平台整合产业用户、颠覆传统行业,让产业人没饭吃”,这不是真正的创新。
图片来源:思维浓汤
2019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献策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腾讯想的已经比较清楚,面对复杂的产业格局,产业互联网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助手,给产业补充能力。不管在医疗、汽车、工业、零售上,互联网的机会恰恰在颠覆的反面——“把技术分享出来,让所有伙伴参与”,“好的科技公司要为科技平民化做更多贡献”。
过去各行各业警惕着互联网巨头,而今也“逐渐想通”,纷纷敞开大门:让互联网企业进来,但产业仍是主角,借助互联网工具,期待提升效率,让产业升级。
TO B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战争,从“用户至上”到“客户至上”,从“产品思维”到“服务至上”,从“分兵”到“合击”,决定成败的因素很多,信念必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从“高频、海量、刚需”的切入点去找到服务产业的结合点,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挖掘产业服务机会,从降低的成本中获得超额的盈利。
有了结合点,才能把真正的企业服务切入进产业,获得客户粘性,获得客户支持,获得信息化的延伸。
如果这些都没有,也可以烧钱,但互联网巨头和产业相比,仍然是很小的体量。
2C的逻辑在2B里面很难复制。
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东西是倒逼的”,产业互联网应该扮演的是以下三种角色:
第一,连接器,为各行业的数字化提供连接。
消费互联网以人为中心,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
产业互联网以企业间连接为重点,将连接拓展到机器设备、物资材料等,可以分为原料、商品的流通连接和企业级服务及金融资源的连接分配。
而这一切连接,都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打通为基础设施前提。
产业中现状,大型企业的ERP/CRM等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外延能力,但企业间的连接仍比较薄弱;与2C的移动互联网相比,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仍然非常原始,有大量值得提升的空间。
产业互联网正是通过SaaS等企业间信息化的建设并且打通企业间信息化的连通,建立的是网状数字化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产业人的连接也很重要,但常容易被忽视。
第二,工具箱,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和服务。
产业升级转型,除了信息化的连通,更要对传统产业的效率做乘法,成本做除法。
而“物云大智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支付等各种技术工具与传统企业的能力素质相结合、相配套,塑造出全新的数字竞争力,不断提高数字化能力。
工具为产业流通服务,为业务开展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服务。目的是更佳的社会资源配置,更有效合理的产品生产,更通畅精准的商品流通。
产业很现实,不能提供帮助的工具和服务,即使号称是个平台,也不会有人来用;产业很现实,可以帮助用户赚钱/省钱的工具和服务,即使收费,也有人会主动使用。
第三,生态共建者,各行业数字生态共同体。
产业互联网不是做平台,平台就会牵涉到谁整合谁的问题,这一点在产业中尤其敏感。
产业和互联网共建,是更合适的方式。生态共建的意思,既要有从互联网角度服务产业提升,也要有从产业角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思维模式,提升产业原生效率。
数字化进展趋势不可阻挡,产业互联网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这个“助手”,是通过技术能力与连接能力,帮助各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我去年听过宋华教授的两次演讲,讲的非常好,非常接地气。希望产业互联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也能真正用同一个频道的语言聊聊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