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顺丰宣布,自2019年3月起,将供应链业务收入单独列示,该类业务不以票件量为关键运营指标。顺丰董事长王卫在3月顺丰敦豪供应链公司发布会上也曾表示,顺丰已经从一个快递公司正式进入到供应链公司。
供应链管理,通常而言,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网络。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大卖场、百货商店、专卖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
顺丰总部所在地深圳正是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核心聚集地。源于开放改革带给深圳巨大的外来加工贸易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特点,早在2015年,深圳就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形成了“三通一达”即以普路通、怡亚通、商贸通、一达通为代表的竞争格局。
供应链的发展与资金密不可分,作为供应链服务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利润率较低,通过高周转率和融资成本优势赚取服务费用。
但是,受金融强监管等因素的影响,进入2018年,供应链行业现金流吃紧,不少企业负债高企,润泰供应链、年富供应链、普路通等业绩相继“暴雷”。
怡亚通是中国最早专业从事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一家公司,突如其来的融资成本水涨船高带来的现金流问题也为怡亚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4月18日,怡亚通披露了2018年年报,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00.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7%;但年度利润总额为2.0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3.3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38%。
同时,根据怡亚通4月27日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79.63%。同日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34.22-13691.26万元,同比下降60%-85%,下降原因依旧与融资成本有关。
近日,怡亚通董事长兼CEO周国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是创新转型的一年,机会大于危机,“怡亚通会稳中求进”。
从快速增长到转型升级
怡亚通成立于1997年,2007登陆A股中小企业板,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服务企业。
2007年-2017年,怡亚通上市之后发展迅猛,业绩惊艳,2008至2017这十年间,其营收从28.73亿增长到685.15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25%,归母净利从1.5亿增至5.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6.52%。
不过这种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以净利润来说,2013-2015年为增长高峰,净利每年同比增长近60%,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
2018年,因宏观因素影响,怡亚通的营收增速面临较大挑战,净利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怡亚通在年报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因此,4月25日晚间,怡亚通公告收到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
不过,根据年报,怡亚通的主营业务在2018年依然表现出持续增长。怡亚通的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广度平台业务、深度供应链业务、供应链生态公司。但在企业报表中,主要的营收体现在前两大业务中。
怡亚通的广度供应链业务承接客户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供应链全程运作中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是上下游企业的链接纽带。平台围绕核心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主要包括采购及采购执行,分销及分销执行,服务对象以IT、通讯、家电、医疗等行业为主。
2018年,怡亚通广度业务平台营业收入为169.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84%;业务毛利为7.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2%。
与广度相对比,深度供应链服务的服务范围更延伸,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战略定位为整合型平台,通过整合分销、营销、金融、物流VMI(供应链库存管理)等多种服务对流通环节与服务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业务主要聚焦快速消费品。
报告期内,怡亚通深度供应链服务营业收入为406.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9%;业务毛利为3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2%。
在2008年,因为“广度供应链服务”的门槛较低,导致大量的跟随者进入该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和价格战。同时,又适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怡亚通的业务量在突破200亿后增长放缓,倒逼怡亚通转型。
2009年,怡亚通推行了“380计划”,计划三至五年内在全国380个主要城市都建立了深度供应链分销平台,覆盖1-6级城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分销服务,实现渠道的扁平化,设立深度供应链分销平台。
怡亚通的深度供应链分销服务从2013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18年已经完成了320个城市的布局。
如今,经历过一轮快速成长的深度供应链业务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怡亚通年报指出,深度供应链业务增长幅度较小的原因系平台在流通领域整合战略规划布局已完成阶段性目标,报告期减少项目并购,加强平台精细化管理,主导“开源节流”工作,以提高人均产出、优化资源配置。
压力与机遇并存
那么,这一轮转型的原因何在?
实际上,无论是深度供应链业务还是“380战略”的调整都与怡亚通的现金流息息相关。
从成本角度看,多项费用的增长给怡亚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中,销售费用为6.32亿元,同比增长15.59%;管理费用为22.51亿元,同比增长4.75%;财务费用为17.5亿元,同比增长56.17%,怡亚通对此表示,主要系在国家大力去金融杠杆的大背景下,公司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汇兑损益变动所致。
怡亚通之所以需要大量的融资与以往重资产的模式相关。“深度380分销平台”的建立主要以整合收购当地经销商的形式进行。过去几年,怡亚通通过与各地有适当规模的经销商成立合资公司,掌握控股权来扩大版图。在这种模式下,怡亚通除了提供供应链的管理优势和分销渠道优势,对于经销商更大的吸引力在于资金支持,解决仓配的资金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怡亚通需要进行大量垫资,因为怡亚通在与上下游的对接中部分是“现款提货,销售赊账”的模式,即向大的品牌商主要以现款支付的形式提货,中大型商超及网络销售平台则进行赊销。“380平台”上游客户多为世界 500 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怡亚通主要以现款提货方式为主;而在向下游分销时,需要保有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同时对下游卖场一般提供一定期限账期,从而占用的资金量比较大。
另外,怡亚通广度供应链业务需要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配套服务,提供信用支持以及向客户提供资金垫付服务。
不过,与过去几年相比,怡亚通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回正,2018年实现3926.95%的增长。怡亚通指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系公司在国家大力去金融杠杆的大背景下,宇商金控平台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收缩业务规模;同时加强存货管控,提高存货周转率所致。
虽然经营性现金流有向好趋势,但2018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同比增长1783.50%,怡亚通的融资也面临一定的困难,2016年计划的定增一直未能执行。根据2018年年报,怡亚通目前负债合计347.57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92亿元。2016-2018年,怡亚通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
在融资方面,好消息是,从2017年就与深投控就战略合作及控股权转让等事宜终于在2018年9月落地。深圳投控持有怡亚通18.3%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怡亚通成为深圳投控的控股子公司。
当时,周国辉发布公开信表示,深投控控股后,将以市场化模式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业务合作,充分授予怡亚通自主经营权,并将在金融、业务、运营等多个维度全力支持怡亚通发展。
由重转轻
对于怡亚通来说,深投控的入场不仅仅是解决了短期的现金流那么简单。特别是在金融上,深投控将成为怡亚通模式转型的有力背书。
基于以往的商业模式,怡亚通需要大量融资来满足对企业上下游的资金支持,实际上是提供一种供应链金融服务。
记者梳理过去几年的年报可以发现,怡亚通从2017年的年报开始便弱化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法,不再单列为主营业务。在2016年的年报中,金融集群业务(供应链金融服务)还被作为怡亚通的第四大主营业务单列。其中O2O金融服务平台和宇商金融作为主要载体,形成了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理财、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投、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和高端个人消费提供一站式“链式金融”服务。
在未来,怡亚通将逐渐弱化这种直接提供资金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提供供应链服务场景,搭建“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轻资产运营模式解决供应商/品牌与下游代理商/商店间资金回流不及时导致的经营资金周转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从原来的“怡亚通从银行贷款借钱给上下游”转变为“银行通过怡亚通搭建的供应链交易场景直接借钱给上下游”的模式。
“模式改变之后,通过将银行资源整合进平台,怡亚通的融资需求和费用肯定比原来小,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都会改善。今年是怡亚通最关键的一年,我们按照传统的模式没有办法实现一万亿,但新模式可以。”周国辉说道。
周国辉强调,怡亚通的模式不是做供应链金融,而是建立供应链场景给银行做金融,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成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供应链平台化
改善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场景的商业模式之后,怡亚通的转型重点还在于供应链本身。
周国辉表示,怡亚通未来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供应链使用,另外一条腿是供应链金融。只有这两条腿走路,走通了,供应链平台才会马上建立起来。
在周国辉的规划中,现在全中国流通业约有50万家代理商、分销商,未来可能变为50家,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机遇。怡亚通的共享供应链平台模式,能够把现在分散各自为战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共享经济体。
怡亚通从2014年开始就筹划从传统分销向平台模式转型。
怡亚通曾于2015 年完成非公开股票发行,募集资金净额约12亿元,用于“深度分销 380 整合平台扩建项目”建设,该募投项目原计划 2017 年 5 月达到可使用状态。但项目施工过程中,受到仓库用地限制以及租用仓库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放缓了对本项目的建设进度,因此,项目无法按原定计划建成并达到可使用状态。
怡亚通2018年年报指出,2017年5月9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将该募投项目的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至2019年12月。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累计投资进度为 30.22%。
也就是说,今年将是怡亚通平台化战略大步迈进的一年。
周国辉指出,从传统分销转变到平台模式,市场肯定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传统分销模式建立在深厚的行业运营基础上,有一定的资金渠道,但现在是立体营销时代,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更复杂。渠道在变,传统分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
“现在所有的品牌必须转变,从分销合作走向平台合作。平台的重点在于覆盖更多场景和提高销量。如果怡亚通变成一站式平台,将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传统分销已逝,平台模式才是未来。我们对很多终端商店进行推广,希望他们拥抱怡亚通新的平台来推动业务增长、网点覆盖。”周国辉说道。
周国辉向记者指出,虽然这个平台看起来范围很大,但对于怡亚通来说,已经有过去多年的积累,主要是模式的转变,在转型中资本性投入较小,甚至接近零成本。
未来增长渠道:供应链+
周国辉表示,怡亚通今年是模式创新的一年,也是推动变革的一年,从内部进行模式调整与创新,供应链+生态链公司,是怡亚通今年的核心战略。
在年报中,怡亚通也阐述了对公司未来战略的规划。
2019年,怡亚通将以“供应链+”作为新时期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协同发展、共荣共生的共享经济平台,依托怡亚通载体,推动产业孵化、产业升级。
在具体战略上,怡亚通将积极推动与各地政府取得战略合作,成立综合商业服务平台;积极引入外部及国资/地方政府金融及其他资源促进平台业务开展,夯实供应链基础业务,并拓展新兴行业市场,专注供应链非核心业务承接服务。
未来,公司亦将全力打造供应链云平台,推动“星链系”模式创新突破,开放共享平台技术与服务(品牌资源、金融、营销、运营、物流等),赋能新流通各链条节点(品牌、个人、终端、企业/机构等)。
可以看到,在第三大业务板块——供应链生态公司方面,一方面依托星链互联网业务,聚焦打造的星链友店(S2C)和星链云店(B2B)主打产品方向实际上也是在新零售领域试水。
另外,在供应链生态方面,怡亚通重点落地了供应链+科技公司。近期,怡亚通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卓怡恒通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同方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合肥经济开发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建安全可靠计算机研发生产项目。
周国辉认为,供应链生态是无边界的,有供应链+互联网、供应链+科技,怡亚通现在也准备做供应链+人工智能、供应链+营销、供应链+智能零售,能够推动供应链载体锦上添花,能够整合供应链、整合行业、整合产业,乃至资本。
“合资公司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打包走入资本市场,供应链+互联网、供应链+智能零售也会走向资本市场,未来怡亚通的架构是供应链的载体,现在有1000亿,未来希望有万亿的规模。”周国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