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产业互联网生态构建启示录

侯宏 侯宏文存 2019-06-20 13:39:42

新思路,新挑战

随着低挂的果实被采摘殆尽,人们逐渐省得,互联网的颠覆性被夸大了。人们发现,这些不是颠覆的对象,而是赋能的机遇,所有产业玩家、环节都可以是赋能对象和价值源泉。思维转换,下半场开启。

然而,赋能所要面对的复杂性是消费互联网企业未曾经历过的。消费互联网快速多变,产业互联网却复杂难测。

消费互联网一马平川,先发优势非常重要,规模领先者摧枯拉朽、赢家通吃。产业互联网崎岖不平,山高路阻,重要的不是先开拔,而是在复杂地形中识别正确道路。同时,消费互联网战事生命周期短,地图常换常新,而产业互联网战事通常旷日持久。

对产业互联网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两个反讽:想颠覆的,却可能是最终需要仰仗的;想赋能别人,却可能高估了自己被需要的程度。新旧世界对立的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简化——复杂思维并不假设新旧世界泾渭分明

复杂环境下的复杂战略

阿什比定律认为,系统的内部复杂性需要与其外部复杂性相适应。如果产业互联网作为任务环境的复杂度剧增,相应的战略思想也需要容纳更高级的复杂性,才能指导产业互联网赋能生态的建设。因而,我们提出多平台战略。

颠覆模式下外部约束较少,起步于简单的单平台架构即可捕获机遇。我们看到的多平台消费互联网生态,很大程度上是多元化增长的需要,并不由原点市场的复杂性驱动。相反,产业互联网赋能一开始就需要考虑较高的外部复杂性,需要起步于相对复杂的多平台架构

blob.png

平台,既是资源集线器也是资源分发器,而一个复杂生态网络通常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安装多个该装置。

一是因为不同类型资源对平台管理、调度、匹配等功能的要求差异很大,须由不同平台承载。比如,在新通路案例里,掌柜宝对接货、行者动销平台对接营销资源、运力共享平台对接物流资源、JD便利店对接客流。

二是因为单平台存在最优边界。受网络效应概念的影响,可能很多人认为平台的边越多越好、边的规模越大越好。实际上,由于负网络效应的存在,所有相关者都汇聚在单个平台上并不总是有效率的。

三是因为一组相对独立的平台,有利于灵活处理不同资源、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避免潜在冲突。比如,即使后来经销商可以通过掌柜宝向夫妻店发布自己的货源,行者动销平台仍仅对品牌商开放。

四是因为多平台相当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埋下了多个探针,汇总的数据比单平台更立体、实时、充分。

blob.png

复杂战略的复杂效应

我们已经另文阐述了网络效应在产业互联网土壤下的褪色。然而,通过实施正确的多平台战略,生态主仍有可能在产业互联网受益于网络效应,而这也是传统产业效率优化的关键原因。

不过,这时不是现有理论介绍的简单网络效应,而是跨平台网络效应和技术网络效应叠加而成的复杂网络效应。

blob.png

简单网络效应重视网络节点的规模,却忽略了节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主体)面临的制度复杂性和资源复杂性,重视两边群体数量的正反馈,却忽略了网络里流动的资源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跨平台网络效应体现了对传统产业格局的尊重,捕捉到了产业互联网价值创造需要多种互补性资源支撑的特征,不仅刻画了不同群体在资源供需方面的互补性,更考虑了不同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以及主体本身复杂性。

技术网络效应体现了数字世界的优越性。业务生态的网络效应需要建立在参与者的自发互动上(如买卖、社交等)之上,而在数字生态,算法可以创造、探索全新的数据节点和因果依赖性。这种源于但超越业务生态的数据生态,为业务生态提供源源不断地"负熵",促使其进化。

值得强调的时,技术网络效应可以自由扩大数据生态、探索数据链接,但其价值兑现最终依赖于业务生态的实体互动。这一点,戳破了对数据生态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赋能都是数据赋能,但数据赋能不是一切。

blob.png

我们欣赏这种有约束的自由——每个网络节点都是自组织的,但自觉不自觉,其行为受制于其所处的网络结构。我们用复杂网络效应这一概念表达跨平台网络效应和技术网络效应的有机结合。

多平台战略与竞争优势

赋能者,恒被赋能之,其竞争优势依赖于它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这种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又取决于该企业准确把握外部参与者的诉求、通过合理的平台组合提供价值反馈的能力。我们把追求这种竞争优势来源的战略称为多平台战略。

生态主的竞争力不是来自自身强大的基础设施本身,也不是单纯源于其广泛的产业合作伙伴,而源于前者能以遍布于传统产业各环节的后者所看重的方式与其紧密契合,而在正确的位置嵌入正确的平台(通常是多个)是实现这一契合的关键。

这一论断基于波特长期被雪藏的“用户价值链”理论:

差异化优势不是单纯地与竞争对手不同,而是企业价值链活动映射到用户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即在用户所看重的维度上,创造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因此,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不是企业价值链本身,而是企业价值链(供给侧)与用户价值链(需求侧)相互咬合的价值网络。

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该逻辑实际上都得到了体现。在产业互联网,我们把整个产业视为一个客户,而把产业上的各种玩家视为与客户咬合之处

blob.png

不过,这时,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咬合的结果,不是差异化的累积,而是复杂网络效应带来的产业资源和数据资源的累积。在这一意义上,多平台战略又与战略理论的资源本位观暗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