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杨歌:信息化、标准化整合是供应链升级的精髓

爱分析ifenxi 2019-09-03 10:32:59

供应链领域创业对创业者要求颇高。不仅需要深刻的行业洞察,对数字化与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也必不可少,精细化运营能力更是竞争的焦点。

优秀的供应链领域投资人亦是如此。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清华物理系出身,曾多次创业,主导了言几又、心上、V.Fine Music、德师傅等数十家优秀投资项目。杨歌不仅擅长以投资人视角解析项目优势,总结投资方法论,更乐于贴近创始人,从企业视角出发思考战略能力,深入透视供应链。

杨歌认为,供应链领域的投资机会存在于集中度较低,能够利用标准化和信息化进行整合的行业中,创始人需要有很强的数字化建设意识,但要避免盲目应用新技术。

星瀚资本是近年来市场中非常活跃的中、早期股权投资机构,重点关注产业升级、深科技应用与文化消费领域,其中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供应链升级,其代表性投资案例包括云菜园、鲜世纪、集餐厨、懒龙龙等。

image.png

近期,爱分析专访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就供应链行业见解与星瀚资本投资逻辑进行了交流,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第一节  行业:市场分散机会大,标准化整合是核心

爱分析:星瀚看供应链领域有哪些大逻辑? 

杨歌:首先,供应链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供、销、端,每一个阶段里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我们要想办法去整合它。 

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行业集中度,哪儿的集中度比较散,就有整合的机遇,哪儿的集中度非常高,基本上整合机遇就很少了,只能围绕他们做服务了。

整个供应链其实就是把商品货物等各类型资产从产到端给运过去,这就是叫供应链。一般来说,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供应链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怎么通过信息流能够把管理做起来,使得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变高,成本降低,最终达到整合效应,这就是供应链的精髓,对于产供销来讲就是降本增效,对于端来讲还要加一条,就是用户体验。 

那么什么能够使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信息化提高效率。每一个点位上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它的标准性就越高,然后流转效率又高,损失率就越低。流转速度快了之后,自然利润就高。对于贸易单体的商业,当信息化程度高了之后,就会呈现降本增效的过程。 

降本增效还有一个衍生价值,当一个行业都达到同样的信息化水平,使得他们降本增效的时候,就叫标准规模化,标准化可以形成规模,所以形成整合,可以把他们全串起来,放在一个公司里面去管理,这是对物流进行整合的一个逻辑。 

信息化是一个整合手段,那整合谁呢?就是整合产业集中度不是特别高的行业,通过简单的信息化管理,能够迅速的使该行业完成标准化,形成行业共识,然后用行业共识去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最终实现对于行业整体的整合,形成平台或者是渠道捆绑,把行业效率提上去,形成规模化。 

关于供应链产业集中度的分析,各个行业供应链可整合的意义不一样,比如说石油化工和大宗商品行业,行业集中度非常高,这种行业就属于不需要使用信息化就可以实现,或者已经实现整合的行业,也就是说该行业已经接近垄断了。 

比如3C数码、服装布料、工业等行业就属于使用信息化,进行产业互联网升级之后,行业信息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会提高,最后达到行业整合的过程。 

但是像农业,特别是农业的两端,生产端和分销端,还有比如汽修、五金,这些行业属于SKU非常多,行业的标准不一,那么这个时候信息化整合的难度就非常大,有的行业可能整合难度较小,有的行业整合难度比较大。 

比如珠宝行业整合难度是非常大的,原因是中间价格不透明,评价标准不一样。建材行业也特别典型,属于行业集中度比较低,通过信息化产业互联网的方法,很难实现行业的标准化整合,对于供应链来讲还需要再进行迭代。 

对供应链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层级。层级越长的供应链,就越难整合。层级越短的供应链,比如前店后厂,就是层级最短,但是产量不大。产量大的短供应链是最好的行业,过去早就被整合了,比如最简单的就是坑口煤矿,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开采完了之后直接运送,然后进入洗煤厂,之后直接就开始营销。 

长供应链比如珠宝开采商,境外的加工商报关进来,然后拿到牌照,精加工进入三级代理,然后经过三级分销最后到品牌商,这就是属于非常长的供应链。长供应链的整合难度非常大,因为流转次数越多,价格越不透明,然后在中段的某一些环节里面就会形成无标准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行业就比较难整合。 

这些都是逻辑框架,对于供应链来讲,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 

爱分析:现实来看哪些领域价值度比较高?

杨歌:就是属于中长供应链,原来行业非标化SKU不是特别多。 

如何界定特别多,5000就是属于比较多的SKU,1000以下相对比较少,SKU属于1000到5000这一段的SKU,商品通过一定的信息化就可以达到标准性。并且生产商和供应商是有章法的,有商业标准的,有信息化能力的这种供应链。 

产业链不要太长,毛利相对比较高,然后接受信息化整合的这些行业,我认为就是现在比较好的,是我们所定义的产业互联网下整合的供应链行业。这种行业通常产业集中度不高,C10不会高于5%,大概是这么一个画像。我们据此也投了非常多的企业,比如鲜世纪、懒龙龙、集餐厨、德师傅、云菜园等。 

爱分析:标准化和信息化是否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杨歌:我认为信息化是标准化之后的一个产物,标准化更泛,信息化更具象。 

我评价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一共八个阶段,也是产业升级发展过程的阶段,分别是经验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模块化、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这八个阶段。 

最开始都是经验化的,然后标准是属于可以脱离信息存在的,信息只是标准化的一种模式。现在的高度信息化其实已经是建立在标准以上的,高度标准化的一个过程。标准化是一个泛化概念,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发展都是在向着标准化、信息化往前走,除了信息标准之外,还包括商业标准,行业准则共识。 

信息化在很多细节上肯定是推动标准化往前走的,比如说软件的使用,包括数据库建立,包括机械的使用,其实都是信息化的一个过程。

第二节 模式:贸易优于信息,金融优于贸易

爱分析:从信息切入怎样才能顺利转换到交易?

杨歌:从信息开始切入的商业模式基本类似,当你信息足够多的时候,就能积累足够多的上游供应商。在这个过程中从信息开始切入的公司把不同的供应商资源对接给不同的公司,也就是重新分配产业链上下游的供给关系,在这种重新分配之后,他就有能力从信息切到贸易价值里面去。

这个过程中就不再赚信息的钱了,就赚你贸易利差,有的时候是买断,逐渐就会切这个过程,但是这件事情说得简单,执行起来很难。

驱动力本质还是价格,比如A作为采购商,如果要更换它的供应商,当价格差距在10%以上的时候,这是毫无疑问一定会更换的。这里面就是两个基础,最重要的是价格,这是本质基础。

第二个是信任,当一个信息服务商长期服务你,并且正在服务你的供应商,当你已经觉得我很靠谱,然后你听说我这儿也有货,价格比你的低10%,那你就会义无反顾地从我这儿采购。

所以价格是基础,是绝对硬性条件。第二个就是信任,当这两个都达到的时候,这些信息服务商就会切贸易。

爱分析:想要创造价格优势,是否必须通过扩大交易网络来实现?

杨歌:通常来讲都是这样,在网络不足够宽的情况下,能拿到特殊资源是很少见的。通常来讲都是信息服务商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手上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服务于一百家,一千家客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效应,叫做梅特卡夫原理。

梅特卡夫原理的意思就是说,当你的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足够多的时候,中间的成交量就会上去,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过程。

爱分析:怎么比较不同商业模式?

杨歌:简单来说,做金融的比做贸易的厉害,做贸易的比做信息的更厉害,切金融当然是很厉害,但也需要一个过程。

做信息、做SaaS永远只是乙方,当你切贸易的时候,你对于一方是甲方,当你切金融的时候就完成变成甲方了,是这么一个过程,你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就会不断提高。

爱分析:如何看待从自营做回平台的趋势?

杨歌:有些自营一开始做得很好,但是它慢慢会发现有瓶颈。

从线下走线上是另外一套逻辑。线下服务商可能只有限地服务于市场中几十家企业,它是从信息切贸易,然后切金融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体量足够大,比如是市场头部,切单个贸易可能意义就不大,就要切整个市场平台。

这时信息本身就是贸易,是要制定平台规则。如果每天只跟一个公司去打交道,可能效率就不够高,而如果群体性地改造,制定行业规则,所有人都在你的平台上进行搜索,然后进行成交,在平台上产生介绍费用,这是另外一套打法,是全行业的一个透明化信息平台。平台化的公司还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节 动力:信息化是技术基础,教育渗透需要时间

爱分析:怎么看待技术对供应链的作用?

杨歌:我认为目前来讲,科技就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本身就是科技。

信息化程度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见仁见智,每个人在信息化贯彻的过程中不一样,信息化的贯彻过程最后主要拼的是管理,能否把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东西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然后让大家用一个非常稳定的方法来工作,这是非常厉害的管理能力。

第二个就是机械和自动化程度,它不是生搬硬套的。很多这些供应链公司是生搬硬套地去用机械和自动化,比如机械流程,然后机器人,然后自动化的一些办公,其实很多都是浅薄的。机械和自动化的一个基础条件是产业链足够信息化、数字化。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无人零售,其实就属于消费终端,在我们看来也是供应链的一种形态。大部分无人零售都存在过度使用了智能智造的现象,形成了一种商业风口,但是它是否有效完全不取决于它的智能化程度,而完全取决于上游供应链是否足够标准化和高效,所以我认为不要太过于投入表面的一些智能化和机械化。

另外就是一些仓储物流公司在使用机器人。仓储物流公司是否使用机器人,其实对于行业专业人员来讲,自己心里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当你将人更换成一个机器人的时候,相比起基础人力和传统的物流供应链工作,是否能够降本增效,很多人是算不过来账的。有的是为了更换而更换,最后更换完了发现成本比以前还高,就是属于自己运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导致的。

所以对于机械自动化使用,我觉得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的信息和数据化程度,然后把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拆分出来,进行运营管理的数字比对,进行贸易和业务的数字比对,最后做财务的数字比对。财务数字比对之后,发现机械自动化的水平比较高,可以使你降低成本,你才能用。这个实际上就是科技的应用。

爱分析:如何看待中外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差距?

杨歌:教育是最大的变量,是导致中国市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够顺利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从业者自身对于数字信息的认知程度不够深,是导致信息化渗透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和美国相比,目前信息化的渗透过程,中国的优势在于信息化普及度非常高,习惯使用频次非常高。但是中国的问题在于,大家使用高碎片化知识的频次高覆盖广多,但实际上理解深度不够深。

德国手机普及率和信息化普及率并没有这么高,但是他们使用传统工具来去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比咱们强,这是两个国家一个很大的区别。

所以教育是一个基础问题,这个有可能在未来大概几十年时间,以每年1%的速度上升。

第四节 标的:关注终端标准化程度和创始人数字化意识

爱分析:投资云菜园是看好哪方面?

杨歌:在终端的标准化程度高。

这种公司就看两点,从表面和本质。看表面的话,就是看形态和财报,本质就是看他的运营能力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运营能力第一要看公司的标准化,建店时每一个店的规模程度,从开办到运营到店面的店员是否能够自洽,然后到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商品的耗损率。对于生鲜和家用日常消费品,通常来讲夫妻店的损耗率在20%,但是通过高效系统化管理的话,可以降到5%以下,说明它的系统能力是非常强的。

那么这种模式第一可复制,然后体验好,相对成本是比较低的,就容易赚钱,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云菜园本身在终端的标准化意识非常强,这是我觉得很值得投资的第一点。第二点,它和云农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上游供应链是非常稳定的。

这种终端店面有四座大山去越过,第一座是合格资质,第二座大山是地产,第三座大山是流量,第四座大山是供应链,这四座大山都越过去了,而且还能建立起来一套稳定的商业模式,还能挣钱,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爱分析:如何判断创始人?

杨歌:第一大点,最重要的就是创始人对信息数字化、标准化的建设意识非常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占这件事情成功率的70%以上。创始人本身建设这套体系的能力和长期意识,他是否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点,这是公司的基础基因。

细节很多都是衍生出来的,比如说他在运营管理能力上,标准建设上,上游供应链上获取资源的能力,每一个细节的计算上,金融财务能力,都是要不断增强学习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