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富民银行李鸿:助力产品触达小微客户 共建“产业+金融+互联网”协同发展体系

托比网 2020-01-02 18:51:55

“未来金融服务不再是一个独立于产业平台体系以外的增值服务,应该是融入到产业互联网所有的信贷过程和交易过程中去,成为整个产业互联网生态的一部分。“12月19-21日,第六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在宁波举办,会上托比网记者对重庆富民银行产品总监兼产品创新部总经理李鸿进行了专访。

image.png

重庆富民银行产品总监兼产品创新部总经理李鸿

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平台  构建“产融网”共同体

中国的传统银行往往将目光瞄准了核心企业,因为风险可控且有足够的利润,所以中小企业往往被忽视。另外,因为中小企业小而分散,投入产出比和效率不够,对传统银行的管理方式来讲,很难触达到。所以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导致小微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就找那些P2P、现金贷,从而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利率趋高变成了融资贵。

重庆富民银行作为我国常态化审批开放的第一家民营银行,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生态、创新创业三大客户群提供优质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目标客群始终锁定在小微和普惠金融受众,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减少他们获得金融服务的信息壁垒,因为互联网会打破这种壁垒。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很快地触达到传统用小微客群、普惠金融受众。”

李鸿介绍:“我们的业务逻辑是在场景获客,银行在场景端真正触达到客户,通过场景平台已经积累的交易数据去判断这个客户是不是一个有正常经营能力的客户,再结合银行自己的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授信。目前,风控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产业平台,通过场景平台历史的交易数据和实时的行为数据,给客户进行客户画像,包括了经营能力、经营水平、收入能力等;第二层通过银行自己的征信能力,去判断这个客户信用水平;第三层会通过实时交易数据的监测,去判断这个客户未来可能产生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通过这三个层次,整体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

富民银行倡导通过构建“产融网共同体”,将银行的“账户、支付、贷款、财富管理”等服务全面嵌入到产业链服务平台,依托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从而开创了以产业链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全新模式,让金融真正融入产业,反哺实体,从而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模式、机制协同创新  探路数字普惠金融新路径

据介绍,富民银行牢牢把握住未来银行“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科技+模式+机制”的三位一体协同创新,致力于打造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产业链数字生态银行。自成立以来,富民银行累计服务企业的数量已超十万家,累计金额超过千亿元。我们首先根据整个产业互联网的特色去做一些我们产品的归纳,归纳出一些叫基础能力的部分。我们就会围绕产业互联网做基础能力产品的标准化,在前端围绕不同的垂直行业、垂直场景会有行业的定制化产品,再逐步提炼固化从而形成整个行业场景的标准化金融服务。”

我们也预见到金融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对平台服务好客户带来促进作用,包括像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可以把整个交易过程变得更完善,让交易过程更加闭环,这是所有的产业平台必经的趋势。同时,我们也注重管理机制创新带来的协同效应,在全行推行敏捷管理理念,保证前方业务和运营团队能随时呼唤到后方“炮火”支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创新落地和快速迭代的能力。

在李鸿看来,要提升普惠金融的质效,市场需要完善三大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金融首先是风险管控,信用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风险的可控程度。

第二,交易的支撑能力。现在有很多线上交易服务支付结算不能够形成闭环,这需要各家金融机构一起为产业助力,通过各种解决方案,帮助产业互联网到闭环去演进。

第三,数字化的进程。因为所有线上产业互联网的业务是基于互联网的,首先需要数字化的经营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国普惠金融的拓展,因为我们的企业使命就是“扶微助创富民兴邦”。怎么样通过伙伴思维、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基于银行的服务能力,通过开放银行和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相互赋能,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践行的内容。希望富民银行能够打造自己金融科技的服务能力,然后把这些银行的服务能力通过开放平台能够嵌入到产业互联网的交易当中去,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一起共成长,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好金融服务,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李鸿表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