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日,新型肺炎的形势尚未明显缓解。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做好隔离和排查,不少企业都选择了延迟复工,鼓励大家远程协同办公,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和权益。
突然之间,马路上、地铁里、商场里、高铁上人变少了,整个中国经济好像按下了一个暂停键。疫情短期内对服务业、餐饮、旅游、零售、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冲击,但也给医疗医药、在线游戏、远程办公等行业创造了风口。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疫情将对企业信息化带来哪些“危机”与“机遇”?
此次疫情对于传统的服务行业和制造业影响很大。一是延长春节假期直接影响全年GDP的1%左右。二是服务业的滞后恢复影响全年GDP 1%左右。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2019年仅春节假期7天餐饮、旅游、电影等收入超过1.5万亿元,这些今年基本没有发生。而且,即使疫情传播得到控制,上述行业也难以迅速完全恢复,预计到二季度疫情彻底结束以后,相关行业产能才能充分释放。三是疫情对物价、就业甚至出口也产生不小影响。
当然,危机的同时,一些新技术、行业还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
“无人化“、“非接触”型应用需求暴增
机器人治疗、配送上岗
为了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一线工作中投入智能机器人取代部分人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在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诊疗过程中,智能诊疗机器人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医生坐在病人房间窗户外操作机器人。机器人装备有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
国内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引入了配送机器人送药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问诊机器人对疑似患儿进行了床边会诊和远程查房,有些地区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已经启用了智能送餐机器人。此外,还有一些医院引入了消毒物流机器人,完成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传染病科和ICU的耗材、药品配送以及消毒工作。在一线的消毒、穿衣、运输、面对面问诊这些“危险”的事情,替代人工的机器人都有用武之地。
无人机大显身手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各项举措中,无人机在物资配送、防疫消杀、高空照明、远程测温、抗疫宣传等应用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为医院或疑似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用品时,无人机配备运输专用配件后,可以实现物资的定点投放,大大提高了配送的安全性;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无人机以更广视角记录下了整体的施工情况,降低了摄影记者在一线的工作风险;当地面情况复杂,无法安装常规路灯等照明设施时,照明无人机可以完成大面积的照明覆盖,还可灵活改变照明区域,节省铺设照明设施的时间,在短时间内需要紧急建设医院时非常实用;对于高度疑似的家庭,使用无人机上户进行测温;另外,无人机防疫宣传、督查工作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无人机语音系统进行空中喊话,进行移动宣传,对人口聚集或不戴口罩等情况进行劝解,或是对社区、村庄进行航拍检测,一旦发现有人员聚集或外来车辆,可以第一时间通知排查人员,消除监督死角。
智慧物流迎来发展良机
根据人类抗击传染病的经验,“隔离”被视为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在新型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仍在持续增长下,每一次面对面的接触都增加了被传染的可能性。网购、外卖等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最为常见的行为,现在大多数外卖推出了“无接触配送”,并迅速实现全国覆盖。但这毕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其实“智慧物流”才是解决的关键。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智能物流装备及智能化运力、物流供需匹配平台、跨界企业等进入发展快车道,现代物流业正进入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智慧物流时代。
除资本市场外,越来越多的物流巨头以物流科技产业基金、集团研发投入等形式加紧布局智慧物流,其背后是对智慧科技驱动行业降本增效的高度期待。在仓储智能化设备方面,积极建设智能化仓库,重点聚焦搬运、拣选和分拣、码垛机器人以及自动拣选及皮带输送搬运机器人研发;在智能物流配送设备研发方面,重点生产研发无人机、送货机器人、智能柜等最后一公里智能化配送设备。
未来,中国物流行业有望进入全方位的无人化时代。
2
智慧医疗离大众更近,大数据分析促进科学决策
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诊断以及提前预防等将在智慧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算力在这场疫情战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亿级算力的免费开放,让疾控单位和科研单位可以将疫情的数据检测以几何倍数缩短。
通过计算建模,根据这些模型,例如动物、人类以及环境等因素的数据变量,将这些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能够对下一次传染病的爆发进行预测。另外,采用物联网连接技术开启数字化医疗,智能医疗设备实现病人体征数据测量和呈现,为医生提供全面有效的辅助支持。
总之,在今后的疾病预防、诊断与健康管理等方面,智慧医疗将进一步深入。 大数据也成为这次疫情管控的得力助手,当前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精确翔实的数据归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能有效助力政府进行科学化决策。
1月30日消息,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全长检测试剂盒,以及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病原体检测方法,希望组与华为云技术团队一起,完成了实时机动2的测序数据上云传输和计算试验,并通过华为云服务与AI技术能力,快速分析得到计算结果,确保没有固定IT基础设施的临时区域或缺少有线网络和本地计算资源的地点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移动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已成功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现在,疫情趋势图与真实情况的拟合度正在逐渐提升,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
智慧城市走向纵深
眼下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智能化,数据收集、联网、分析对高清摄像头、智慧中控盒、各类传感器等存在大量需求。智慧城市的建设对电子政务、医疗、教育、交通等场景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创新、前沿算法等智慧城市不断为应用场景赋能。
智慧城市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判断和处理,提高城市运营效率,试想未来强大的智慧城市系统下,再也不用“封城”,而是通过数据化与人工智能进行灾情预测,及时疏导,例如发现确诊病例,能够紧急调出他的消费记录、出行轨迹,同时发现周边人群等。总之智慧城市令城市运行更加合理更加平稳。
4
其他行业
多模态生物识别方式迎来发展
疫情的迅速波及,一时间使得口罩脱销,另一方面,隐藏在口罩之后的人脸识别失去效用,不论是人脸识别支付,还是Face ID,以往的便利正在成为不便。
一个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每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有自身的技术壁垒,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无法覆盖所有应用场景。但是,每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之间都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更多的是融合应用,多模态生物识别——有望加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它能够适于复杂场景下的应用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得场景数据更丰富,识别更精准。
融合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平台,能够根据决策权重和场景需求,灵活自动配置适合的识别技术,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从技术角度看,硬件、算法不是当前的难题,更多面临着教育市场的一个过程,需要生物识别技术企业共同努力促进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家居清洁装备需求将爆发
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
日常家居细节中,有许多可能造成病毒间接传播的途径,容易为人所忽略,如手机屏幕、电脑键盘、水龙头等等,都需要日常清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与追求,预计家居清洁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的单品,以及带有自动感应功能的家居用品将迎来一波爆发潮。
在线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由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都推迟了开学时间。在这个空档期,多个在线教育企业都纷纷表示援助,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捐助课程,将自身的直播教学、课程内容开放至全国,尤其是湖北武汉等地区;二是免费开放在线直播平台,帮助线下辅导机构和学校将学生和老师转移到线上来,帮助其正常教学;三是捐款,用于购买医用物资。
受到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将发生新的变化。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使用和体验,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或将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远程办公成为短期必然
由于此次疫情的波及范围比较广,全国的企业复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国各地复工时间推迟,为了减少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不少企业都选择了前期在家办公,这使得远程办公成为了短期必然。
目前“远程办公”协同软件主要分为沟通IM、文档协作、视频会议/面试、任务管理四个主要类别。目前国内的云协作产品多以单品能力突出为主,比如文档功能、视频会议功能或者单独的IM功能,如何将这些功能集成协同和保护数据隐私,是企业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现在5G已经启航,远程协同办公有望成为B端的杀手级应用,本次疫情也可能会催化远程办公的普及。
参考文章:新冠疫情,将改变这十大电子应用
来源:电子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