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是一场借假修真的旅程,这可能是把现状和未来的区隔表达出来最坦诚而不会忐忑的词。
商业模式,一级市场估值,二级市场市值到处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从营业收入主体的构成上,很难看出上市公司门类名称代码批发和零售业(F)-51-批发业 和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标的企业的差异,更有甚者,核心竞争力的描述也许也不够互联网。然而,两者的二级市场市值落差却推着人走到某个选择上。
今天,我们在拿着产业互联网创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和行业流通巨头的利润PK处于下风;产业互联网的投入还未见效,但熔喷布的行情却在二级市场带来了利好;在批发这个行业里,业务规模和利润规模究竟是什么关系也在折磨着不少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家们。
怎么解?目前可能更多的还要走着看。而二级市场的对标呈现出的可以说是一种借假修真的能力。如何借假修真——组合。我们一起看看几组例子(注,以下内容有着很强的个人色彩,仅供参考。该内容未和对应企业进行过交流确认,同时不作为投资建议)
图1 产业互联网案例A的组合发展模式
案例A带给我个人最大的冲击在于对信息类型服务价值的再次反思。
1)信息型服务真的过气了么?
如下图,阿里B2B的业绩变化。这里的阿里B2B包括1688和ICBU两部分,不包含跨境零售部分,如Lazada和Aliexpress。无论是作为营销工具还是价格基准,其价值都应被承认。感兴趣的可以看看2月2日案例A股权激励的公告,对于增长率的设定是多少。
图2 阿里B2B业绩变化图
2)信息型服务和交易型服务是否存在足够量级的转化漏斗?
这是一个疑问,缺少足够多的数据来给出答案。监测点包括、信息型服务到交易型服务页面打开的转化率,信息型服务到交易型服务的成单率,交易型服务到信息型服务的转化率。这个数据为什么重要,这个数据回答了你的移动APP,移动承载的功能有哪些是合适的。甚至更深远的,这二者真的存在足够的协同关系吗?
图3 产业互联网案例B的组合发展模式
案例B和案例A有着不同的基因。比如在仅提供信息类型服务时期,我们对案例B的认知就是提供的综合行业(同时提供多行业)信息服务,而案例A几乎聚焦在钢铁行业。案例B在交易类型服务上面做了横向的行业叠加,如化工和航运服务方面的交易尝试正在进行。如果要对案例B的充足的产业互联网价值认定找参照,那纵向从钛白粉向整个钛产业的产业链纵深延展毫无疑问是一颗明珠。同时案例B亦提供技术类型服务。
在交易类型服务有着横向扩张的还有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后两者的横向扩张是以每个行业一个独立子公司的方式展开,因此在技术底层共用上面或许远低于案例B,尽管对于案例B的底层复用我亦没找到太多相关信息。
图4 产业互联网案例C的组合发展模式
案例C首先很少被看作产业互联网的代表。因为(传统)危化品运输业务是其核心业务。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产业互联网企业都是有传统业务类收入在内并且占重大权重的。而且未来两到三年内这样类型的企业,以传统为基石的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叠加了一些商城型交易业务会是很常见的事情。这家企业的纵向发展同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输类型服务分部在并购整合其他未上市友商;第二部分是从化工品商铺代运营向化工品(线上)交易的变化。
第二部分是比较想探讨的部分,我个人会把他理解为宝尊电商的化工版,也就是提供全面服务的代运营商的视角去看待,而不是从新成长的贸易商视角去观察。
案例C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类型的拟上市公司在这两三年内会有不少类似案例。比如不妨观察一下新近上市的药易购。潜台词是(传统)批发类型公司在A股市值如果能站住的话,产业互联网的二级市场是不是会有更好的表现?
2021-2022,传统企业转型上市、独角兽上市、混改上市,希望给我们更多的模型让我们的产业互联网找到自己的标杆。我同意达晨财智张奇兄的一句话,产业互联网不只有数字化的贸易商,还会有真正的平台型机会。尽管上述的案例更多反映了前者,我们也更希望后者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成功案例。从B2B到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希望后者打开产业数字化的真正大门。
这场借假修真之旅,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