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崛起与规范

赵建波 清华管理评论 2021-02-23 15:04:05

导语

得益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国数字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使得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各个行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在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市场格局造成了冲击,进而对市场规范和监管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至0.6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达到32.9%,网络零售、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从历史经验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庞大的用户规模、宽松的政策管制是数字经济能够蓬勃发展的三大基础。这三大基础再加上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大大促进数字经济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而且有极大可能形成具有世界原创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

随着新经济快速发展,海量数据不断生成、沉淀,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如果说土地是农业时代的原材料,钢铁是工业时代的原材料,那么数据就是信息时代的原材料,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因此,英国《经济学家》评论到:“对本世纪来说,数据就像上个世纪的石油一样是增长和变革的动力。数据的流动创造新的基础设施、新商业、新垄断、新政治,以及更关键的新经济”。可见,数据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掌握和利用数据能力成为未来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数据要素大量积累

除了来自消费领域,数据要素还来自生产领域。在消费领域,数字经济的影响与作用已经得到较好体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网约车、在线娱乐等已经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移动支付、电子竞技、网红直播等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创新业态。在生产领域,制造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数字技术催生更多制造业新模式,例如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因此,数字经济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刻画更加精准

数字经济企业的运营管理主要通过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高效匹配,根据对数据的快速研究和需求预测,利用云服务实现数据价值,从而降低碎片化交易的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由于技术的制约,长期以来,数据很难产生价值,往往是生产活动的副产品,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无用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改变。一方面,随着智能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产生速度、产生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数据低成本的生成、采集、传输、存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使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清洗、分析、使用成为可能。因此,如何从数据资产中挖掘出用户需求洞察,就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点。企业不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处理的结果本身就可以作为产品/服务提供给用户。数据成为资产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通过在价值挖掘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和复用,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数据、更大的价值、更大的获益。

数据塑造新经济模式

数据技术应用于经济领域,推动商业活动发生革命性改变。目前,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今后还会出现超大规模的“数商”,更有企业将其未来发展定位在“数据公司”。同时,包括海尔、美的在内的一些传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依靠庞大的市场和用户数量优势,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我国企业有可能复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成功。可以预见,数据作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出现的新型生产要素,将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数据管理则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用户数据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传统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利用新资源的大门。

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

释放数字经济的“创造效应”

现阶段新经济的“创造效应”及其辐射带动作用仍有局限性,其生成的新财富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对传统产业和传统就业岗位的挤出和替代。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带动了线上消费及快递等下游产业的繁荣,却对传统零售业、媒体业、银行业、低端制造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历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爆发时都会出现。然而,由于市场和政府尚未共同为新经济树规立矩,监管缺位和制度建设滞后使得平台企业可以免费使用部分公共资源,其中一些新型业务及其盈利模式则游离于市场规范、商业法律和税收体系的之外。这虽然在特定时期内有助于数字经济落地生根快速繁荣,巩固提升数字经济拉动转型升级的作用,但也会延长数字经济的“替代效应”,甚至会加重新财富积累的“灰度”和“原罪”,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模式新业态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这种问题。 

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当前,仅有少数受访中国制造业企业成功地将在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成为领先于行业的数字领军者。根据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2017年发布的《发现新动能:中国制造业如何制胜数字经济》研究报告,仅有4%的企业成为“数字领军者”,即成功地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了出色的经营绩效。有19%的企业被归类为“数字实践者”,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打造数字能力,但经营上未见明显提升。此外,19%的企业被称为“传统商业领袖”,他们尚未重视数字能力,依靠过往积累维持经营优势。而大部分(58%)的企业在数字化投入和经营业绩方面都表现欠佳。传统企业只有成为“数字领军者”能够成功地在企业内部和生态系统中创造并获取更大的价值。这些企业不仅利用数字技术和战略来改善核心业务,还能创造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业务或新商业模式。通过核心业务转型和新业务增长,“数字领军者”能够顺利完成新旧动能的切换,获得了新的市场机会,实现持续的卓越绩效。尤其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支撑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将是云平台、标准库、信息安全等,决策的中枢是人工智能,指挥系统就是运行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一切感知、判断、处理、决策、反馈都是依靠大数据,未来智能制造软件、智能系统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大脑和核心。

预防形成新的市场垄断力量

在网络效应和轻资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极易出现“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产生严重的数据垄断。当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正在以相当“野蛮”的方式,进行数据资源的“跑马圈地”。平台型企业成为数据的掠夺者,伴随着其业务边界的拓展,当产业链试图相互打通或实现数据共享时,势必遭遇行业巨头凭借技术和策略壁垒开展的阻击,由此带来的利益纠葛不可避免。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问题,主要的批评包括不正当竞争、缺乏许可证的非法经营、众多的网络欺诈行为、潜在的公共安全风险等。对于新问题,不能采用老办法。数字经济的监管也要时常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消费习惯的改变,探索适应性的监管方法。立法和监管往往迟滞于现实的发展,这给创新者以大量的灵活度。随着市场的成熟,政府和企业通过立法和监管,在塑造更健康的发展环境方面都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