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助力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互联

龚晨霞 亿欧 2019-02-26 12:00:20

2018年的资本市场有太多泡沫破灭,比如共享经济、P2P、区块链;而曾经的互联网却从泡沫中走出,开始拥抱传统企业,形成一个“盒子”,聚集各种能力为产业赋能。随着市场人口红利减退,生产成本的上升,再加之云计算、5G等技术应用的推动,传统企业成为创新与应用的主要阵地。其中,“企业上云”成为首要革新的举措。

blob.png

日前,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优刻得)联合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旗下计世传媒计世研究院发布了《企业上云-享云服务白皮书》。白皮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围绕国际云计算发展形势,探究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二是根据中国产业互联网实际发展需求,结合各行业当前困境,论述了企业为何需要上云、如何快捷上云以及上云后能带来哪些红利。通过分析报告内容,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现象与结论。

产业互联网,CBA时代的效率革命和价值革命

“互联网+传统行业”不只是一个概念,也不是短暂的风口,而是需要深入产业内部的持久工程,它的生命力重点在于效率和价值。UCloud企业事业部产品市场中心总监文天乐在接受亿欧专访时介绍,“产业互联”真正的意义是:怎样通过技术和资源服务,把传统企业的各个产业链打通,提升效率。“不是为了通而通,降本增效才是目的。”

在大多数传统产业里,上下游的供应链、运营体系、人力管理、仓储设备等都依靠冗长、重复的审批、人力管理流程,内耗和对外获客成本沉重。如比较典型的制造业,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工业设备的运行;劳动者的生产绩效;以及客观关系管理系统、生产ERP系统等都会有数据留存。

这些数据在传统经营管理中会被大量浪费,同时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企业亟需挖掘数据的价值,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降低经营及管理成本。

在文天乐看来,“数字化转型提升的效率包括业务和企业运作,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把降本提效的思维真正代入到机制运营中。

UCloud于2017年初提出了“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即基于UCloud平台的云能力,提供大数据技术平台、AI PaaS服务平台等,满足客户的相关业务需求。云计算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交付模型,可以像水电一样灵活按需获取,按照资源使用量进行付费,无需关心底层服务设施。并且,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服务的简便性与灵活性、按需付费带来的成本集约化、从网络隔离及数据加密到多副本存储来保障的数据安全性、资源可动态伸缩的高扩展性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根据白皮书介绍,目前上云、享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现代化企业和组织的趋势,在不久的将来,上云将成为现代企业的标配。云计算正成为从以流量为中心的消费互联网到以价值为中心的产业互联网转变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技术驱动要素。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而云计算不仅是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产业互联的智能引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将创造巨大的价值和新的创新机遇。

“观云”到“上云”,云计算撬动垂直行业新变革

根据《企业迁云-享云服务白皮书》统计,2014年至2017年间,国务院发布的与云计算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均递增,2016年最多,数量为35起。而在2018年却骤减,数量仅为7,回到了2013年的趋势。

这意味着2018年的云计算的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得到优化,技术与服务市场成熟,国家政策体系也已相当完备。从这种趋势来看,传统企业对云计算的态度从观望向尝试转变,互联网企业对云计算的态度从尝试向全部迁移转变。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地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

以新零售为例,云计算对于这些传统市场的改变肉眼可见。从“观云”到“上云”,云计算正撬动着垂直行业的新变革。

当前,零售行业存在4大阴影:僵化的架构、低资源利用率、相互难以配合的服务和商业数据的浪费。

首先,基础架构僵化无法提供动态容量保证,“竖井化”式业务系统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次,业务上线周期长,物理资源无法复用,一个业务一套系统,人力物力投入大量重复性投入,最终各个业务之间“形影相吊”,造成资源利用率低。

接着,由于不一致的安全策略,相互矛盾的业务永续/容灾计划、优化方案,导致相互间的服务难以较好配合。

最后,由于缺乏大数据平台及分析工具,无法对已有用户、商品、交易数据有效分析,导致电商网站存在推广投入高,用户二次下单率低等问题,造成原本可产生价值的数据都化为泡影。

基于此,UCloud推出了云计算+新零售解决方案,就目前合作的母婴童新零售孩子王来说,其核心在于会员制。因为对于母婴童行业来说,线上销售并非那么适用,因为母婴产品的用户更喜欢到线下实体店,这不仅能更直观地感受产品,也是陪伴孩子的一种方式,所以孩子王的线上渠道——APP和微信商城的最主要功能不是销售,而是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

但线下每次面对线下门店促销和招募会员活动人数过多时,时常会发生宕机,线下线上衔接出现问题,将导致会员体验效果不佳。同时,孩子王对会员信息以及数据安全也十分重视,因此如何实现业务高可用、如何实现数据安全就成为孩子王业务发展的痛点。

UCloud对此的解决方案是:由于传统企业一开始进行线上业务时,都会使用IDC单线接入,这样对于资源扩容很不灵活。因而针对孩子王前期IDC资源部署现状,UCloud提供平滑过渡到云端进行数据灾备的规划。

一方面,将IDC到公有云之间专线打通,根据IDC业务在公有云部署Web等服务来实现业务分流,切走部分前端流量,用户访问入口可智能调度到IDC接入,也可从公有云接入,提升访问体验。另一方面,在公有云上部署DB服务,准备数据层迁移/备份。将公有云上的DB设置为从库,通过UDTS(UCloud数据传输产品)将IDC的DB全量数据同步到云上,每天异步同步业务数据,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两个数据中心最终实现数据同步,完成灾备。

再者,在IDC机房部署高可用DB,双主热备,监控后端DB健康状况,双主数据一致性检测,Proxy在同一时间只连接一个MySQL节点,双节点Proxy保证Proxy的可用性,对客户端透明和灵活。优势在于需要开发高可用组件Proxy,业务无需额外开发,UCloud可提供Proxy开发支持,但由于异地会有延迟,因此两者之间适合做主从灾备,不太适合做实时热备。

产业互联,焦虑要找对“路”

根据RightScale 发布的2018云服务报告显示,目前使用至少一种公有云或私有云的受访者的总体比例为96%,相比于2017年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采用都有所增加。57%的企业已经有了一个中央云团队,另有24%的企业因组织管理的需要计划组建云团队。与此同时,国内的云计算市场虽不如国外发展迅猛,整体规模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差3~5年,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服务水平的提升、企业上云享云需求的增加,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的高峰期。

很明显,在这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形势所逼”地跻身进来进行转型、互联,唯恐在产业大变革的浪潮下跟不上步伐而被遗弃。但是在追逐过程中这些传统企业却往往一边努力一边害怕,要怎么上云?如何互联?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说到底,传统企业的自我驱动是真正实现产业互联的一大重要因素。文天乐说,这其实是博弈论中的原理。“就像上小学时期,班里只要有一个学生去上了补习班,很快就会有第二、第三个。企业拥抱云计算也是如此。”更何况,市场份额的抢占比小学考试要激烈得多,企业对于转型和上云需求自然成为了竞争先机的比拼。

此前,文天乐在接受亿欧专访时曾提到,2015年刚进入传统B端市场时,行业客户对于云计算的认知浅,安全担忧较高。近几年,市场的教育成本正逐步降低。但在技术与具体场景的结合过程中,存在技术与问题解决沟通的痛点,因此在此环节会有一定的第三方对接的云服务商出现。另外,传统企业还存在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将会面临着供应商自己云化等等的问题。

“服务连接、拓展渠道。这也许将是UCloud,以及其他云服务商面对传统企业上云该做的事。”

目前,除原有的公有云市场业务外,UCloud针对混合云研发的方案可以实现整合公有云、私有云、自有IDC等资源,旨在重点解决IT资源合理利用、金融等行业安全合规性问题,最终帮助用户更快更简单地使用云计算。

文天乐认为,对于小型云服务商企业来说,首先就要把选择的价值定位做深做精,在一个细分领域达到专业水平,而中小型企业则可以采取主营业务+探索其他业务的形式并驾齐驱,“因为B端市场还是有一定容错率的”,至于巨头转战云服务市场,在他看来,虽然它们热衷于布局生态,但同业竞争会成为其最大的顾虑。

因此,传统领域也会像TO C市场一样,出现极为细分的市场分割,并同时存在2、3个巨头争霸的局面。而不管是哪种规模的企业,哪条赛道,概念都只能快速地获得资本,还需要实体经济产生规模和效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