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安迪·格罗夫(英特尔公司前CEO)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首老歌,唱出许多传统制造行业者的心声。过去几年,市场浮沉,“铁饭碗”“矿饭碗”接连在大浪淘沙中,被雨打风吹去。有人沉寂,有人唏嘘,有人弄潮而上,有人还在奔跑。
一些企业跳出“舒适圈”,“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一些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巩固高地再造新优势;还有一些企业正积极通过申请专利、创新销售模式、打造自主品牌、推出个性化定制等多元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
商场如战场,战术不同,但他们有同样的坚守,带着匠心与情怀扎根实业。
善弈者谋势。以创新赢市场,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方能率先进行动能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驱动力。
组合拳打开新大门 合强机械:从火车轮到飞机轮
春寒料峭,而湖北合强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从年初五就热了起来。
“正在赶一批产品,上半年的订单已排满。” 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童俊军说。
受外部环境影响,这几年企业前进的步伐并不轻松。今年开局情况向好,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开门红”业绩,传递着暖意。
合强生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检修设备,经历过独占鳌头的风光,也尝过陷入低谷的无奈。
“我们的全自动微机控制轮对压装机研发成功以前,国内铁路使用的同类设备依靠欧洲进口,价格1000余万元一台,而我们的产品仅需300余万元。” 童俊军告诉记者,科技成果技术鉴定表明,合强机械的轮对压装机与欧洲产品保持着同步技术水准,产品吃香的时候,订单接到手软。
然而,竞争对手涌现、市场需求多变,“靠一首歌红一辈子”的年代早已远去。渐渐的,合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难熬。
转型,到了正面交锋的时刻。
第一次过招,合强出手对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80余项、计算机著作权6项,并制定了《全自动微机控制轮对压装机及压装技术条件》的标准,稳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主动出击的转变不宁唯是,向创新要效益也是杀手锏。与高校联手产学研合作,确定了拓展产业链、以科技抢占市场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陆续推出六十余项新产品,能够解决锻压整形、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技术难题。
“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们以前做普通火车的轮子检修设备,后来又针对高铁做检修设备。都是轮子嘛,那地铁轮子的检修、飞机轮子的检修有何不可涉足?”企业负责人说,北上广深的地铁都运用了合强的产品,而且,几年前公司就开始着手申报飞机轮子检修设备专利,从鄂州的产业布局来看,未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照“微笑曲线”,不仅做研发,更在营销与服务上发力,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迈进。早先,合强专注于做轮对压装机单机,如今则布设智能生产线,将所有工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组装,让车轮检修从拆分到修理到组装,全部在流水线上完成,实用性大幅提升,颇受客户青睐。
新的大门也已经打开。“我们参与过‘一带一路’项目蒙内铁路的建设,现在还在保持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触。”童俊军说。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合强正以更积极的态度拥抱世界。
瞄准市场玩“跨界” 矿机厂拿下五千万元智能设备订单
3月1日,记者走进恒基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大厅里两块显示屏上分别播放着智能物流设备和新型矿山机械的产品演示短片。
“这是我们目前的两大发展方向。矿机是老本行不能丢,智能物流设备是转型的发力点。”公司销售总监李从喜说,今年恒基已与顺丰、菜鸟等快递总包方签订5000万元智能物流设备订单,此外,矿机订单已排到5月份,全年总产值预计可达1.7亿元。
恒基是个老牌企业,原名恒基矿山机械制造公司。“以前提起‘恒基矿机’业内人基本上都知晓,我们的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在重庆、成都、哈尔滨等20多地设有销售处。”李从喜说。
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近年来,矿机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上国家环保政策收紧,大批小矿山关停,传统矿机不再好卖,一些老厂纷纷倒下。“必须更新技术,进行快速转型。”2015年,恒基矿机瞄准现有大型矿山项目需要的高端智能矿山机械进行发力,与武汉大学动力学院签署合作协议,研发出全新PEV颚式破碎机、GP单缸液压圆锥机、HP多缸液压圆锥机。
“智能型的产品可以卖200万元一台,传统的只能卖100万元,而且智能型的利润率比传统型的高20%。”李从喜介绍,产品转型成功后,他们拿到了“全国矿山机械行业制造商十强”的荣誉,不仅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势头比先前更好。去年,企业实现年产值近亿元。
这只是转型初体验。2017年,听说机场项目将落户鄂州,企业负责人立马登门寻求与顺丰等物流业大咖合作,酝酿着第二次转型。
恒基过硬的机械制造能力得到认可,当年就签下200万元的智能物流设备订单。有了第一次的良好合作基础,2018年,恒基顺利拿下了1000余万元的智能物流设备订单。这一年,恒基矿机正式更名为恒基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进军。
今年一开年,5000万元智能物流设备订单到手,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状态运转。“鄂州机场开始建设后,将会带动周边物流业发展,智能物流设备市场前景很大。我们准备逐渐扩大这一业务的规模,逐步实现到2020年在智能物流设备市场上占据稳定份额,谋求深度转型发展。”企业负责人说。
练就一专多能 华中重机:借老树发新芽
节后复工,华中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吃了颗“定心丸”,在手订单总值已超过1亿元。
“今年,我们的目标总产值比去年增加10%以上,完成任务应该不成问题。”对分管生产的副总张风奎来说,底气不仅源于眼下的订单量,更在于其中转型项目占比达到30%。
华重前身为武钢矿业公司机械制造总厂,专为武钢制造机械设备,改制后,企业专注于钢铁重机产品及相关产业,业务覆盖国内钢企,主要生产冶轧、采选矿、球团、烧结等成套设备和配件。钢花飞溅的岁月,这里也跟着风光无限。
这些年,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许多吃惯了“钢铁饭”的传统制造企业压力不小,华重却找到独特的“解压之道”。
“我们已基本形成一基三元的产业布局。”张风奎介绍,一基,即传统产业——机械制造;三元,则是转型项目——环保型矿山井下充填材料、智能立体车库和新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看似毫无关联的“三元”,其实都是华重“老树上长出的新芽”。
充填材料,基于传统领域进行产业拓展,将炼钢的高炉水渣粉磨后混配添加剂而成,每年可消化40万吨水渣,产值过亿;立体车库和污水处理系统则充分发挥了华重设备制造这一核心优势,转型起来有基础。
在成品的智能立体车库前,记者看到,汽车借机械循环运转上下自如,原本2个半车位的面积,能停放12辆轿车。
“随着城市发展,立体车库市场前景可观。我们在质量上延续一贯的严谨作风,在智能化上则进行大胆创新。”张风奎说,华重智能立体车库比传统产品更节省空间且运转高效,涵盖多项专利技术,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控制。
智能化的理念不止于此,还贯穿于产品整合和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企业研发新型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机,处理效果可达国家要求最高的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华重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为顾客提供污水处理系统设计、配套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已在我市多个城乡污水处理项目中崭露头角。
新项目带动的业务已渐渐形成新的产业支柱。“今年,我们将继续在转型上下功夫,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力争在三个新项目上实现产值1.3亿元。”张风奎语气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