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转型升级,是有志于发展壮大的企业的必然性选择。但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框架来推动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呢?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具有实战价值和战略意义的“数字化”呢?
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企业出于保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在数字和信息技术背景下,寻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数码化、数量化、数字化、数模化、数用化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对应的英文分别是Digitization-Datafication-Digitalization-Digifax-DigiMarketing,因此简称5D(见图1)这是一个流程性的框架,分别指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工作。
5D模型所参照的是《孙子·形篇》中提出的兵法原则: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其中的核心思想,正是前文所述的“更好的去算”——竞争的胜利,无论战争还是商业,都需要“更好的去算”。
阶段一:数码化
数码化(Digitization),就是“度”,是对形态特征各异的人、事、物,以及千变万化的行为的数字记录,这个过程伴随着相当程度的观测、归纳和抽象。简单来说,就是把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记录、储存、传输的数字格式。但是这些数码化的信息是分散的、割裂的,是不可相互比较和计算的。按照统计学的概念来讲,属于“非定距变量”或者“无标度变量”(non-scaling)(这是网络大数据应用最大的挑战之一)。
阶段二:数量化
数量化(Datafication),就是“量”,是对数码化信息的定距化处理,是为数字信息赋值,进行分类、整理和有标度的测量。通过数量化,数字设备所记录的信息才可以被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只是可感的信息,现在可以量化比较了。
阶段三:数字化
数字化(Digitalization),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孙子所谓的“数”,是对数据的规范化、联通化、公式化、指标化,甚至达到相当程度的自动化。简而言之,就是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这相当于完成了对某块儿业务(甚至整个企业)理性的、结构化的管理运营。在这个阶段,企业运营相关的信息,多半已经体现为一系列的综合性指标,有了相对明确的意义和指向,并且应该可以作为模块儿来组合应用。阿里巴巴构建的“数据中台”就是一个高级的数字化体系。
不过,数字化的实现,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工作流程有了相当的了解,基本上达到可以用公式来表述的程度;其次,得有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据采集工具体系来支撑;第三,得有高明的数据库架构,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类汇总和查询调用数据;第四,得定制性地研发指标体系和算法,这需要对多元变量的综合计算、深入分析和多角度测试。
阶段四:数模化
数模化(Digifax)借鉴了气象学的研究术语,对于降水概率的测算,正好类似于孙子所谓的“称”。而在5D分析框架中,数码化具体指的是,在度量、计算和深入分析之后,对于“轻重”的衡量,是经过复杂分析之后对事物发展可能性的创造性判断。具有可视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从“数到称”,从“数字化到数模化”,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分析和应用,需要更多的商业理解和创新智慧来驾驭,需要商业上的创新设计(Innovation Design)。
阶段五:数用化
数用化(DigiMarketing),近似于孙子所谓的“胜”,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施环节,将企业对市场、顾客,以及商业价值的理解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服务和营销等工作中去,从而在市场中实实在在地赢得顾客和收益。
市场竞争的胜利,根本上是“更好的计算”的结果。但是计算的目的,是更有效、更高效的应用企业的相关资源。数用化的价值,正在于此——通过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归类整理、建模分析,以及数字化连通,让具体的业务创新可以快速、方便的调用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在市场前端组合称为面向特定顾客群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
从数码化、数据化、数字化、数模化到数用化,再回到数码化,继续下一轮的循环,这个分析框架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力量和作用逻辑,那就是“人与数据对话”的逻辑。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作用逻辑:5D是P&D驱动的
在数用化和数码化之间的,是“人和人的对话”。让这个对话得以实现和发展的,是“人和数据对话”、“数据和数据对话“,以及“数据和人对话”。
这个“人与数据对话”,(People & Data,简称P&D)。是感性和理性在这一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的循环中交互作用。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一个分析框架:
在P&D分析框架中,P to P,即人与人的对话,是有消费者/用户参与的,市场中容易被观察到的“海面上的冰山”。另外三个部分,P to D ,D to D ,D to P,则是很少被公众关注和了解的部分。
与5D分析框架合并后,我们就得到了图3这个更丰富的分析框架:
今天,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还在进行中的商业创新趋势,包括它的提出者腾讯公司也一样在努力探索如“产业互联网”等新业务新产业的可能。所以,很难说数字化转型升级应该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不过,至少可以在5D框架下,梳理在不同环节中可以做的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数字接口设计(Interface Design)、数据变量设计(Variable Design)、分析指标设计(Index Design)、商业创新设计(Business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营销沟通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
这六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5D,以及P&D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放到一个框架下,呈现的就是图4这样的一个结构:
“北京应该认真地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数数清楚,所以我想,在你基本的数数还没有数清楚以前,所有讲人工智能啊,稍微远了一点——先把数数要数对了”。阿里云创始人,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最近一次演讲提到,他曾经如此这般给北京交警部门建议。
先把数数对了,实在是许多企业和组织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的难题所在。
世界上没有点石成金的灵丹妙药,传统企业想要跟上时代的大潮不能指望简单的照搬BAT的经验。在自己企业的现实问题中,BAT的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第一,它们也一样身处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中;其次,传统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并非新兴经济体可以理解的;第三,随着市场的成熟,既有的红利已经快要被吃光了,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价值洼地。君不见,马化腾一直在强调要增强to B的能力吗?
“吉迪恩,你擅长电脑,但是你得让警察们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17年的美剧《全境通告 APB》中,这句不起眼的台词一语道破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难题。这是一个有关警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故事。天才的亿万富翁带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到芝加哥一个破败的警局,他满心以为自己可以很快扭转乾坤。结果发现,要解决旧的现实问题,不能只是寄希望于新技术新装备,还得让技术和装备在经典的刑侦工作逻辑中发挥作用。否则的话,就只是徒具“式”,没有“能”。
不过,式,毕竟是重要的,有“式”才有“势”,才有可能形成“势能”。这正是孙子所谓“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