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
2018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方略,为加快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数字产业化,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
数字产业化的目的正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一)核心产业(基础产业)
核心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大类,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显示器、软件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
用好大数据资源,持续增强数据这一战略性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效率,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业务为重点,加速发展数字资源型产业。
在数字产业化领域表现出色的阿里云,在如今的全球云计算版图里,阿里云Alibaba Cloud已经和亚马逊AWS、微软Azure呈三足(3A)鼎立之势,而且后劲十足。春运高峰期间,12306单日访问频次最高达到了1500亿次,却应对自如。这背后是阿里云将“双11”积累下来的经验用到帮全国人民订票上。
(二)新型产业
新型产业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等领域。
我国对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已经出台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并布局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个相关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产业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
万物皆可数字化,数字化为融合发展创造了无限的机会,融合是展示智慧的空间,融合过程将催生无限的创新。
(一)数字+农业
1.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农业信息化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
二是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智能技术应用试点,推进一批农业数字化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
三是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四是推进“互联网+农机管理服务”发展,推广应用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远程视频系统和“农机直通车”手机APP等,推进农机远程调度和监管,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水平。
2.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建立健全农村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行农产品电子身份证(二维码或电子芯片)全覆盖,实现产品标准化、可追溯、可退赔,巩固和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可信度、影响力。
3.提升农业经营网络化水平。
一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线上线下互动,打通本地供应链,建立本地物流仓储配送点,发展农产品线上零售新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二是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组织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平台应用、网上经营策略等培训。
4.开展数字农村建设。
一是引导集聚提升类村庄全面深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培育乡村新业态;引导县郊融合类村庄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引导特色保护类村庄发掘独特资源,建设互联网特色乡村;引导搬迁撤并类村庄完善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二是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加快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推动未联网学校通过光纤、宽带卫星等接入方式普及互联网应用,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三是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
四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金融服务。
五是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丰富益农服务信息社公益服务载体和内容。
(二)数字+工业
1.深化推进“企业上云”工程。
围绕重点平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打造“区域云”“行业云”“特色云”,从“基础上云”到“管理上云”“业务上云”,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
2.推进数据工业平台建设。
一是打造统一的企业综合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企业的统一画像。
实施有针对性的企业帮扶政策,扶持和帮助重点企业,发掘高潜力企业,有效监测预警企业风险和行业风险。
二是建设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图数结合”、多系统融合为特点,汇集工业经济数据,坚持动态更新,生成企业“数字地图”,实现工业经济精准掌握。
3.加快推动企业智能化进程。
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升级进程,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车间,建设数字化智能生产线,扶持企业使用机器人,全面推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培育物联网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
(三)数字+服务业
1.提升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推动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企业与行业深度融合,探索创新以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发展等为特征的O2O零售新模式新业态。
2.加快智慧物流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整合现有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物流信息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引导智慧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电商企业等业务联动,推广智能仓储,发展仓配一体化服务。
3.加快智慧旅游发展。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等,重点建设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智慧厕所、旅游执法管理APP、旅游企业诚信管理系统、智慧乡村旅游试点、旅游一卡通、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建设。
4.大力发展共享经济。
积极发展产能设备共享、科研仪器共享、紧缺人才共享、知识技能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新型服务业态,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共享经济生态链。
5.推进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数据资源库。
6.推进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和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建设各类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四位一体”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推动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
7.打造数字医疗便捷普惠新模式。
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及智能医疗设备在医药监管、流行病监测防控、健康管理、体质监测、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提升公共卫生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强智慧健康系统与基层诊疗、急救平台的联通,形成指挥灵敏、反应迅速、运行高效、衔接有序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服务救治体系。
8.加快交通管理数字化进程。
一是建设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体系,加强交通流数据、车辆及驾驶员信息和视频监控图像等基础信息的采集。
二是推进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环境保护、通信、保险等部门数据共享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高交通调度指挥能力和交通执法效率。
产业数字化对于地方经济振兴具有实践意义,其主要功能是增加收益,提升经济效益,鼓励欠发达地区建立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促进地方经济的振兴展现了更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