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前景诱人,然而为什么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在这座金矿前却似乎踌躇不前?是什么阻碍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一、缺乏转型的决心:为什么一定要数字化转型?
二、缺乏转型的方法:到底怎么做数字化转型?
组织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项管理创新。如何突破稳定的格局建立新的格局,是企业最高层和CEO必要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IOT的快速发展及成熟,驱动企业进入全面数字化的时代。链接客户与企业关系的数字化营销,链接订单与生产关系的数字化管理,链接生产与设备关系的智能制造,链接企业与企业关系的产业互联正逐步成熟。基于互联网业态的企业已经占领了先机,但对传统模式的企业而言,全面数字化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生存问题。所有企业必须也必将数字化才得以持续发展。
这一波浪潮,就像90年代开始兴盛的信息化一样,不能信息化的企业逐渐被淘汰,但面临今天及未来的挑战,仅是停留在结构化数据的应用和流程信息化是完全不够的,企业必须全面数字化,有效结合业务,运营,技术三种手段做到客户在线、业务在线、沟通在线、流程在线、员工在线、设备在线、信息在线和管理在线,线下与线上全面融合。
在这一波全面数字化的浪潮中,冲击最大的将是组织管理的模式。企业经营最重要的核心是增长,而且是有质量的增长。企业持续增长的三要素是:
(1)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
(2)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3)创造效率的组织能力
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组织能力是企业商业模式及战略落地的核心,也是企业花钱买不到的能力。
所谓组织能力,就是集体的执行力,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伴随组织逐渐庞大所带来的复杂性而降低效率,管理的价值就是在尽全力克服这类复杂性,让企业的效率不受规模化的影响。
传统的管理模式聚焦在持续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人才、制度、流程及文化,高度依赖科层的结构和自上而下的管控,造成决策信息自下而上,而决策自上而下的现象。这种决策靠经验、行动靠职权、协作靠流程制度的模式不仅难以在全面数字化的时代突破管理幅度的限制,也难以满足新时代就业群体需要更多自主空间的诉求。
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将驱动组织管理进入数据化、透明化、轻中心化的模式。科技改变世界,也将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一切在线后,必然产生大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能力将有效处理这些数据,这将改变企业组织管理的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效益,同时提升组织的效率。
不再是依赖管理者主观的经验和直觉做决策,而是全员依赖数据做决策。过去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将实现数据无所不在,特别是我们关心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和员工行为数据。今日头条会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数据,为每一位读者打上一万多条标签,因此得以精准的推送信息给每一位读者,而电商的千人千面模式更早已成熟。
那么我们在管理上面为什么不能做到数据驱动?过去的管理决策受限于引领性数据获取的难度而更多依赖滞后性的结果数据,只能靠经验和直觉做管理干预,由于对管理决策有影响力的数据提前或者及时获取难度大且精准性低难以复制,所以培养管理者需要更长的时间,管理效率难以提升,但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将改变这种现象。
信息化时代形成很多数据孤岛,数据难以横向打通,造成拥有信息是管理者的一种特权,也强化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话语权。但全面数字化的企业不仅改变数据孤岛的情况,也将消除数据拥有的特权。相信只有更多人运用数据,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这是一种管理思想的变革。
钉钉创始人无招提到在数字化的时代,企业应该轻管控、重监控。员工做决策或行动时不用等待老板批复,这就是轻管控。而老板可以一个月调出你出差的次数、地点、工作日志,从数据里面了解你的工作情况,这就是重监控。在全面数字化的企业中,数据将是透明的,数据将赋能给看得见炮火的前线员工,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及时响应、快速迭代,一种新的组织能力油然而生。
组织无法全面去中心化,但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可以做到轻中心化,减少管理人员与层级,扁平化将不再是空乏的组织概念。中心化是传统管理模式的核心,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大家对强中心化的弊端已经有共识:信息不对称、决策缓慢、缺乏灵活性及精准度、管理层人员庞大、管理成本非线性的增长等都是问题。被数据赋能的员工,将改变这类现象,轻管控、重监控,员工决策自主、行动在先,管理者监控在后,这是一种新的平衡,既符合人性,也满足新时代就业群体的诉求。
全面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新组织能力的创造。企业需要有效结合业务、运营及技术,改造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引入适配的人才,变革管理思想及企业文化,让数字化为组织能力赋能。
在中国有句话叫“顺势而为”,现在数字化浪潮的“势”已经到来,如果企业家们想有所作为,就需要认真审视当下的“势”,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好充足准备,迎接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传统模式的企业,全面数字化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生存问题。企业家只有接受,无法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