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向世界级企业学什么?

华夏基石·洞察 e制造 2015-02-04 16:25:3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再看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怎样才能实现全球化、世界级企业的发展目标或奋斗愿景,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习成为必然。

 

作者为“华夏基石·洞察”智库撰稿人,教授、博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再看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怎样才能实现全球化、世界级企业的发展目标或奋斗愿景,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习成为必然。

这些经过几十上百年奋斗,管理经验和技术累积极其丰富的世界级企业,与我们做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1.世界级企业的定位

和世界级大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最大的特点是:投入多,产出少。首先是人力投入多(辛苦、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资源投入多(资本效率低、平均能耗大)等等,这应该和我们的企业定位有关系,和我们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关系。我认为在定位上的不同主要有如下:

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

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

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

我们卖力气,他们卖概念

我们是加工厂,他们是印钞厂

第一个不同就是,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挂个牌子就比我们的产品价格高很多,而东西完全是一样的,消费者为什么就是要品牌这个“虚”的感觉?我们只会做东西,不会提升品牌价值,还习惯用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卖低价,形成一个中国货就是便宜货的印象。

第二个不同就是,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天真地想用市场换技术,但是换到最后,发现只是换了他们已经落后二代、三代、在他们那里已经淘汰的、甚至已经由于污染和不安全被禁止的技术。我们才明白了,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是不在市场里的,永远买不过来的,我们必须自己搞,自己创新。而且,如果没有这个创新,他还随时卡你脖子,不但不给技术,还动不动就断你的粮食,连包含那些技术的产品都不给你。美国日本就是对中国技术封锁最为残酷的国家。

第三个不同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他总是输出他们的文化观念,输出一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伦理道德、甚至宗教的东西,先从文化理念上影响,形成道德优势,再在利益上汲取。而我们是在挖自然资源卖,包括煤炭、稀土等等,付出严重污染环境的高成本,获得微博的利润。

第四个不同是,我们卖力气,他们卖概念。某种概念,比如知识经济、商业模式等等,而我们是辛辛苦苦地、勤奋卖力地做产品。

第五个不同是,我们是加工厂,他们是印钞厂。我们的金融业、服务业等虚拟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不足,我们是人赚钱,他们是钱赚钱。我们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因而钱财集中到了房地产。也不会做有效投资,赚了些辛苦钱,还只能大量买美国国债。美元不仅是几乎世界通用的交易货币,投资货币,还是储备货币,这种特殊地位,使得美国靠操控货币,就可以调整世界各国的财富分配和转移危机。

这些不同,没有对错,我只是想说明,我们企业和这些世界级大公司所做的事情有哪些不一样?在这背后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我们需要思考和改进一些什么?

比方说美国的金融危机,由于整天强调虚拟经济,用钱赚钱,信用经济,寅吃卯粮,贪得无厌,结果最后把自己陷进去了,所以美国企业也有美国企业的问题。我们要思考,市场机制有不同形式,企业经营也有不同模式,要站在全球角度总结经验教训。想想过去我们三十多年来怎么走过来的,有哪些需要继承发扬的?那些需要放弃的?未来的十年、未来的三十年又应该怎么发展下去?这可能要转变的思想、立场、看问题的角度、商业模式、以及企业领导的思维模式。

2.世界级企业的身份

中国经济和大企业的成长,使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发言权、影响力不断产生本质上的变化。但我认为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差距在哪儿?和世界级企业相比,我们的身份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是工人,他们是客户;

我们是员工,他们是老板;

我们是学生,他们是老师;

我们是选手,他们是裁判。

第一,我们是工人,他们是客户。我们主要是生产东西卖给他的,大家知道,客户是上帝,甲方乙方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第二,我们是员工,他们是老板。他们来投资做老板,我们是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劳动,这是不一样的地位。政府在以往还给他有别于国内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超国民待遇等等。尤其是日资企业,中国人很难做到管理者位置。第三,我们是学生,他们是老师。我们以前确实是在经济和管理上落后了,基本上是当小学生,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过,中国人很聪明,边学习,边吸收,边创新。但做到一定程度,老师们开始说学生在偷仿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新规则又出来了。他们不晓得我们从小就向雷锋同志学习,谁优秀我们学谁就行了,按照他的规则还不能学。第四,我们是选手,他们是裁判。让不让加入WTO是如此,承认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是如此,规则是他定的,现在美国人又搞什么TPP(环太平洋经贸协定)等新的规则。包括欧盟单方面搞的碳排放收费等,这些能让自己做裁判的规则他们拼命在抓。他拿这个规则做裁判,让小兄弟们一起来玩儿。

新时期,中国大公司的新任务是什么?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做客户,会消费,扩内需;

学会做老板,会管理,会组织;

学会做老师,会宣传,会做品牌;

学会做裁判,会布局,会定规则。

第一是学会做客户,会消费,不但能扩大内需,还可以不断争取到消费者的高地位。不能总是做客户,还受人欺负,汽车出问题就中国市场的不召回,维修服务差等,不能在一直是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受尊敬的消费者,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我们的消费竞争力。第二是学会做老板,就是会管理,会建组织,而不是靠个人能力,靠权术潜规则去取得侥幸成功。第三是会做老师,会宣传,会做品牌。宣传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价值观,随着产品和人才输出到全世界,让外国人学习中国的东西,让中国为世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我觉得这才叫真正的全球化。第四是学会做裁判,会布局,会定规则。而不仅仅是按照规则去行事,更不是钻个规则的漏洞,来展现自己的小聪明。我们要参与各种规则的制定,做个规则制定者和维护者,这对我们赢得世界级的利益博弈很有关系。这需要我们更要学习更多的新东西:矿石要学会买,稀土要学会卖;外企要学会买,品牌要学会卖;技术要学会买,规则要学会卖;资源要学会买,文化要学会卖,等等,这和过去的发展思路有很大不同,不仅是市场问题,技术问题,还包括法律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等等,这是世界级大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3.世界级企业卖什么

世界级企业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逐步成长起来的。我的基本观点是:三流企业卖劳力、卖资源;二流企业卖产品、卖设备;一流企业卖技术、卖品牌;而超一流企业卖什么?我认为是卖规则,卖标准。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拥有着全球化的企业版图、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超一流企业卖规则,卖标准!我想这已经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观点,这是我在十多年前,在《IT经理世界》登的一篇封面文章的核心观点。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以游戏规则为本,不是道德经济,不以伦理道德为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尺子衡量,技术很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按照我的标准和规则不让你用,你就成不了生产力,更不用说第一生产力。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权力在于谁制定规则,抓住规则制定权才是成为生态链最顶端的世界级企业的关键,下面的业界同行们跟在后面,三流、二流、一流,分工分层去做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有几个涉及价值导向的重要观念要说清楚,那就是:

市场地位比市场更重要;

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

知识产权比知识更重要;

相互合作比恶性竞争更重要;

企业活着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市场地位比市场更重要,就是不见得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而是控制市场高端;不是我占据了多少地域,而是我控制了多高地位;不是我干的活多,而是我干的活能够左右别人干的活。

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是一种力量,但进入不进入事实上的标准,决定这种力量能否使得上劲。成不了标准的技术,至多是人类的共同知识财产,成不了商业上竞争、垄断的力量。

知识产权比知识更重要。我们学习再多的东西,有四库全书,汗牛充栋,但在知识产权时代作用不大。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知识累积,依然没有竞争力,是因为你的知识产权太少了,现在的世界是按照知识产权规则运作的世界,我们重视的不是创造多少新知识,而是创造多少知识产权。公司的科研、管理人员要成为公司的知识资产,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知识分子。

相互合作比恶性竞争更重要。投资时,能避开一窝蜂,各做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形成价值链的相互配合。竞争上,能放弃赢家通吃的不切实际的理念,不是把谁干掉,而是竞争合作。不能不蒸馒头争口气,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

企业活着比短期利润更重要。做企业重要的是怎么建立一种生存机制,不管别人怎么折腾,怎么投机,怎么诱惑,都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系统——商业行为有底线,不违规违法;投资项目有选择,不能简单按照利润高低标准投资。

4.世界级企业的战略分层

世界级企业的全球战略是分层的,在产品层次他讲究双赢,一定要让别人赚产品的钱;在市场服务层次他讲究领先,品牌在手,掌握推出新产品节奏,保证比别人赚多一些;在规则层次他讲究垄断,通过把握规则制定权带大家一起玩儿。美国人喜欢做联盟,日本人喜欢做集团,他们都是带着一帮兄弟,一层一层地架构企业帝国,架构市场价值链、企业生态链系统。比如在制造领域:有人做部件,有人做总装,有人做材料,有人做模具,有人做营销,有人做猎头。在更宏观的领域:有人做产品,有人做品牌,有人做物流,有人做研发,有人做审计,有人做公关,有人做法律,有人做咨询,有人做投资,有人做评级,等等。他们之间在高层有经常的聚会,进行信息沟通,形成行动上的默契。这和我们喜欢单打独斗的做法有很大不同,中国走向国际化、全球化,遇到的不是一个个散在的个体企业,而是在资本、人脉、市场、技术甚至政治、宗教层面都有密切联结的协议或结盟型竞争对手,如果我们不做某种结盟合作,恐怕赢得不了胜利。狼群碰上象群或者狮群还有获取猎物的可能,单独行动的狼就几乎没有希望了。

世界级企业,是站在企业生态链顶端的企业,顶端把握的是行业规则、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层面的东西。比如知识产权战略,不是绝对不让别人生产侵权产品,也不是绝对不让消费者购买侵权产品,甚至有时候是暗自鼓励消费者使用侵权产品,已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国外操作系统企业巨头针对中国企业的操作系统策略大概就是如此:刚开始把操作系统质量好,但他卖很高价格,一般消费者买不起,跑去盗版,他不去干涉,相当于用免费手段阻击竞争对手的操作系统市场,等消费者用习惯了,再在举起知识产权大棒,挥舞向企业、学校等大规模用户,逼迫他们大量购买正版。对一般消费者则采取道德谴责形式。最终世界上只留下微软的WINDOWS系列、DOS系列,还有LINUX、UNIX、以及OS系列了。

技术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权利。产品的核心不是质量,而是标准。竞争对手要跟我竞争,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前研发,那对不起,你侵犯我专利了,或者你抄袭我的命令行界面了,根据专利权法,我就不允许你做。把基础专利占住,就等于设了一道关口,成了当代绿林好汉,谁要想过去必须留下买路钱,或者连买路钱也不要,干脆不让你过,连专利都不转让,搞技术禁运。破解这种知识产权战略的办法,是自主研发,或者在该专利周围研发,将该专利围起来,大路你不让我走,我的小路你也不能走。最后只有双方妥协,交换专利授权。谁也打不过谁,谁也绕不过谁,大家就必须合作,于是形成技术联盟,专利联盟。离开别人就过不了的那些东西企业必须要有,否则就无法自立于世界企业之林,就无法做到世界级企业。

四种企业类型

中国企业谁在成为世界级企业方面最有可能?还得看目前的500强企业,除了像华为这样的著名民企,主要看国企尤其是央企的表现。这些大企业由于媒体和某些利益群体的关系,在社会上形象不太好,说其垄断,责其低效,骂其腐败等等,我认为此事应该客观全面考虑。

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谈央企的使命,就是要走出国门踢世界杯,而不是在家里和小兄弟争饭吃,讲的是央企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那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国家地位的责任,只有大型企业才可能对国际规则、对国际标准、对重大战略做出有效的回应,只有不仅仅讲赚钱和经济效益看成第一,才会有真正的战略和布局的眼光和气魄。我认为关键不在国企民企,关键在企业领导人的胸怀和追求。韦尔奇提出GE战略宗旨是,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垄断。“数一数二”不就是垄断吗?做什么领域我不在乎,在任何领域里如果不可能不做到世界第一第二,我就不做,他是以市场地位而不是以赚钱多少来衡量投资方向的。央企提出“数一数二数三”战略对不对?不进入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关掉就是了,我不要赚小钱,我的发展要和央企的战略布局有关,和央企的市场地位有关。

只有做到前几名,才能把握游戏规则。韦尔奇在他执政GE的几十年里边,做的最多的就是不断改变游戏规则,通过规则的引领,让众多企业跟他走。全球化是他的一个规则,卖服务不再卖产品是他的一个规则,六西格玛也是一个规则,他还提出电子商务的新规则。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