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传统产业集群的线上转型

阿里商业评论 阿里商业评论 2015-05-27 15:49:24

在讨论产业集群转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

产业集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发形成于民间。

改革开放初期,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村一级办了一批产权属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产品包罗万象:日用百货、小五金、小商品、家用电器、木器家具、皮革塑料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服装衣帽鞋袜等,往往是一个村或一个镇形成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企业集聚现象由此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集群从民间层面走进政府视野,逐渐发展出所谓“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镇一品”的地方特色。继而,核心产业的集聚推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到今天,全国估计有各类产业集群数千个,行业覆盖广,经济规模大,显著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发展。《纽约时报》曾对中国做了这样的报道:“从纽约到东京的买主希望能够一次性采购50万双袜子,30万条领带,或5万件36B的胸罩……中国强大的新型专业化城镇越来越成为最适合下订单的地方……在那里,集群或网络中的企业相互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发展技术,共享集中性供应中心的便利。”

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江苏扬州杭集镇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80多家牙刷生产企业和1600多家牙刷相关企业,2万多人从事与牙刷生产相关的工作。2001年6月,浙江省政策研究室对全省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800多个产业集群经济,分布于纺织、制衣、制笔、电器、机械制造、医药等175个大小行业,有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80.1万人。在诸暨的大唐镇,从事袜业的企业有1万多家;在嘉兴市,个体商户和私营企业合计有15个。

从产地地图上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1)形成产业集群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不同:

依靠企业家精神发展起来的特色集群,如浙江温州打火机、广东中山小榄的五金;

依靠当地资源形成和发展的产业集群,如河南骡河的食品加工、贵州的电矿产业;

依靠外部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产业集群,如福建晋江的制鞋、中山沙溪的休闲装;

配套大型企业形成和发展的一批产业集群,如山东青岛海尔集团的相关企业群;

通过引进外资,在“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

另外还有,在中心城市区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依靠高校资源和科技人员创业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东部往西部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政府规划下发展的产业集群等等。

2)产业集群地域分布不均衡

在浙江和广东两省,产业集群分布最为密集,特点也最鲜明,发展速度和水平也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集群,但也存在人才竞争激烈等问题,如2014年底根据不完全统计,广东东莞电商人才缺口就有6-8万人。

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只有零星的产业集群存在,且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普遍较东部地区落后,但地区资源丰富,商机巨大。

3)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此期间,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推行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创造一个优良的集群外部环境。不管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还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政府组织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造成产业集群存在显著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各地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差异,各地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设各类专业市场。中国批发市场起源于80年代,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巨大的卖方市场,让全国各个省市纷纷赶建批发市场。截止2005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市场超过9万5千家,上规模的各类批发市场有12000多家。批发市场一度成了经济风向标。

批发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但在2006年,先行者开始有了烦恼,一些曾经闻名全国的专业市场受产业配套缺乏、后继空间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掣肘,地位岌岌可危。当时有记者对全国50个传统专业市场进行调查,认为自身在发展上“没有任何困难”的日用消费品专业市场,仅占总数的20.5%,关于“专业批发市场是不是传统和落后的交易模式”的质疑声不断。

在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我国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创业浪潮,新兴企业集体涌现。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以个体户为代表的创业浪潮,二是1992年开始的下海热。而今,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新一轮更大规模的集体创业浪潮再次涌动。

2007年,随着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阿里巴巴带动的“网商”群体开始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网商规模在这一阶段有了爆发式增长,同年《2007中国网商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认为,“网商崛起”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表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有了主流化的进程,继“浮现、立足、崛起”三个阶段之后,网商世界下一阶段的主题将是“生态化”。电子商务平台催生网商集群,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则是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

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2012年天猫和淘宝“双十一”支付宝交易规模达191亿元,接近去年同期52亿的3.7倍,远超同年美国“网络星期一”全天销售额(约94亿人民币)。C类零售平台狂欢的同时,当时线下的B类企业在第一波电子商务的造势下已经触网,线下批发市场等流通渠道也在因淘宝为首的C2C、B2C带来的消费变革受到牵动。1688.com开始了从信息交互平台往在线交易服务平台的升级转型,1688的管理层当时思考的是,流通产业的格局将会如何发展,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1688要如何自处,我们在变革中如何创造价值。

当时有几个基本的判断:

要打造一个良性共赢的生态,创造无数个共享互通的中小平台的机会,让懂的人能够加进来一起来玩。

源头产业聚集地上网,是首当其冲需要抓住的根本。

专业市场将会面临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有这个义务去探索线下线上一体化的模式,探索专业市场转型的机会。

政府、各地的商盟、协会这些组织都是有很好的地缘影响力,与1688一起,我们可共同加速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项目正是在此时推出,宗旨是打造新型的CBBS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即:C(消费者);B(分销商);B(制造商);S(生态服务体系)

通过多方合作的模式,结合阿里巴巴现有的资源,开展本地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产业带的核心在于建设生态服务体系,即CBBS战略中的“S”。

阿里巴巴联合当地政府、市场方、运营商、服务商、产业基地和专业市场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协助当地政府搭建本地特色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量身定制个性化站点,突显当地产业特色和优势,策划举办针对签约产业带的营销专场活动,全方位扶持当地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帮助当地企业创造更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和条件。




案例1:打造线上特色产业集群-“童装名镇”织里首发

2012年10月9日,阿里巴巴小企业业务事业群与浙江湖州的“童装名镇”织里镇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童装产业示范基地”。 http://zhili.1688.com 

据阿里巴巴交易数据显示,织里镇在阿里巴巴网站注册卖家达到了1037家,其中会员卖家有902家,而85%的注册卖家从事童装生意。在销售旺季日均交易总额超过200万元,全年交易总额在3.5亿元左右,电商化已成为服务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织里产业带上线短短2个月,核心供应商数就翻了一番,在线交易额实现302%的增长。目前已有2700家企业入驻产业带,在童装类目上,仅织里童装销售额达每日470万元,超过广东省在阿里巴巴上的童装交易额。 2013年,以童装为主的浙江织里产业带销售额超过20亿元,排名第一。

项目合作同时推动线下电子商务示范基建立,全面推动当地企业应用和普及电子商务,优化本地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环境,推动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线上交易,带动电子商务整个核心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结合阿里商学院和淘宝大学等的专业培训,迅速打通企业电子商务的通道,带动传统行业从采购到销售的转型升级,为企业实实在在地谋利益。

案例2:“义乌现象”-义乌产业带上线

2013年10月20日,在第1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阿里研究中心发布了《义乌现象——从一个市场的转型到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浮现》研究报告,报告称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快进入信息时代,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义乌主动求变,全面拥抱电子商务,促进了“义乌现象”的形成,并成为国内传统交易市场和县域经济转型的典范。
义乌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代表,在这轮新商业浪潮中也站到了“潮头”。近年来,义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推动义乌传统经济增长和升级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义乌现象”也由此诞生。

义乌已经成为我国县域地区商务的领头羊。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底,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这意味着,义乌淘宝卖家账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综合诚信通、速卖通等多个平台,截至今年上半年,义乌地区网商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账户数总数已经达到21.37万。“这只是保守估计,义乌网商的人数可能更多。”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表示。

2014年3月,义乌产业带http://yiwu.1688.com/ 正式上线,同年,在1688.com举行的春季采购批发节上,义乌在线产业带展示了“世界超市”的实力——单日成交额突破6.92亿元!排行1688已入驻101个在线产业带市场第一。这一成交额也是义乌所有商家线下单日成交额的约3倍。1688在线产业带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带项目承担着阿里巴巴集团改造优势产地,延伸集群优势,激活电商生态的重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签约入住在线产业带之后, 1688通过大数据找出采购商最想要的义乌企业,在321大促前,就将他们邀约到采购商家门前供需见面反向O2O,提供样品等现场交流,这促成了当天义乌惊人的线上成交额。

案例3:“虎门服装”-传统产业联手阿里巴巴,区域服装整体转电商

虎门服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群、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已经具备了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强大基础。电子商务作为以信息技术创新流通模式形成的现代流通新业态,以此为契机,引导虎门服装企业开展线上渠道,可以推动虎门服装产业实体经营和虚拟交易有机结合,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着力建设线上线下两个节点城市,进一步丰富建设虎门服装服饰重大产业集聚区的内涵,将虎门的区位优势和城市特色辐射向全国乃至世界,不断提升虎门的区域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

在2013年的11月15日-18日,1688产业带与虎门镇联合举办全球首届O2O智能展会--第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网上交易会,率先把线下的电商展馆与线上展会充分结合起来,创新展览方式,实现实体展馆与线上展会同步进行,成为首个线上线下联动O2O模式展会。网交会的开幕模式于15日零时在线下电商展区举办,时间虽晚但真实体现了电商活动从零点开始的特点,现场聚集了包括各级政府领导、阿里巴巴代表、虎门电商企业等二百多人到现场共同见证。

目前虎门网交会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两届,真正把云展会的模式持续地发展了下去,现在已经变成虎门当地的一个具有电商特色创新型的展会,初步打造了O2O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