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拨乱反正的商业价值

佚名 销售与市场 2015-03-05 11:37:51

近两年来,一大群互联网人士和一大批借互联网噱头的营销广告培训公司,把制造业刻意定位为落后的“传统制造业”,而把做互联网的标志为“未来的先进产业”,并不断为互联网造神,从陈天桥、丁磊、李国庆、李彦宏、周鸿、马化腾、马云等,再到今日雷军。

把制造业定为“传统产业”这个概念十分荒谬,什么叫传统制造业?是做服装家具的?还是制造飞机、航天科技(000901,股吧)、互联网的?传统制造业被边缘化与互联网的造神,实际也是对中国制造业的误导。

互联网离不开制造业。2014年,小米手机前三季度出货量4380万台。但小米手机高出货量并未给小米带来同比利润。根据小米最新公告,小米2013年收入265.47亿元,净利润3.47亿元,利润率仅有1.3%,远低于其他行业。《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也曾报道,小米2013年收入的94%来自手机。

以此计算,2013年小米手机平均售价为1500元左右,属低价品牌产品,在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接近90%,小米还靠低价手机为主业,前景不乐观。

于是雷军开始嫁接制造业,推出了路由器、电视、机顶盒,还在生产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后再入股美的。说明互联网要高度依赖制造业获得产品,否则互联网就是镜花水月。

小米美的互联网生态圈:OEM制造的新外衣

雷军的“互联网生态圈”名词很新鲜,但却和中国制造业前十几年前玩的“品牌资产扩张模式”同出一辙。

在1999年之前,中国制造业大多是单一品类制造,即做空调的只做空调不做冰箱洗衣机、做热水器不做厨电产品。制造企业产值规模并不大,一些家电行业领军企业产值也就二三亿元。“品牌资产扩张模式”又称为 “品牌簇群模式”,即在一个强势品牌下,借用强势品牌,采用社会制造资源,扩展延伸相关多元化的产品,形成产品品类的经营互补,使企业获得规模的倍速增长。

中国制造的超级品牌如海尔、美的、联想等近十年快速战略起飞,都采用了“品牌簇群模式”。雷军也是将小米智能手机建立一个互联网品牌,获得小米粉丝,再选择和各种实体企业合作,如与美的合作,扩大在智能家电产业链的延伸。小米与美的合作,小米用自己的互联网品牌和渠道,在美的OEM各种电器产品。当然,美的也可以借助小米的互联网渠道,销售美的产品。

雷军的“互联网生态圈”概念,联姻美的“战略联盟”是可行的,因为这种运营模式在制造业非常成熟。

互联网消费者体验:离不开品牌的脸谱

小米与美的结合,更深一层则是品牌战略的再造。雷军会造势但不会做品牌,小米品牌知名度高,但不是品牌或者超级品牌。强势品牌是指这个品牌拥有强大竞争力,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能进入前三或前五的位子。超级品牌不仅指这个品牌拥有强大竞争力和持续生命力,还必须有较高溢价。

通过持续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品牌溢价进行跟踪分析,总结的品牌溢价指数观点如下:在一个优势产业中,获得高于或等于产业基价利润回报;在一个中等产业中,获得高于产业基价利润回报。

小米在手机行业还是属于低价的品牌,而美的在家电业也是一个大众化的中档品牌,溢价率远逊于格力。

追求互联网营销规模的人往往不了解品牌价值,注重“低价”“爆款”,期望低价做大规模能“融得风投”,这和线下的一些弱品牌企业惯打价格战是一样的。小米目前能形成一个“米粉部落”,是因为这个群体因“小米”这个符号载体让他们聚合,找到一种近似价值体的交流平台。但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是呈递进化的。消费群体每递进(或叫嬗变)一个阶段,即他们消费力增强、社会地位迁移、价值观变化,对过去岁月中曾经购买的品牌会重新选择。如果品牌的价值跟上他们新的变化,他们还会保留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否则另择它牌。

消费者基于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其消费特征会有不同,但人类的共性特点是不会大变的:唯美、品质、健康、安全、愉悦、价值……数千年不变,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低价品牌的价值内涵很窄,最大价值是“便宜实惠”,当消费群的消费力增强及社会地位上升,“便宜实惠”往往成为个人标签的障碍。

中国营销的下一个战略趋势:品牌高溢价、商品奢美化、消费享受化。因为消费者变了,“85后”都在舒适中成长。如果小米不做品牌价值提升,还是“便宜实惠”,最终会导致高级米粉背叛。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