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大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i100EC i100EC 2015-09-06 09:19:54

 导读:从身处“互联网+”浪潮中的企业角度,如何去看待商业机会:

机遇:如何清楚判断并快速决策抓住机会?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一步的渗透、升级,生态化的改造中,各行各业将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公司,呈现新的成长机会。

挑战:如何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应对挑战?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顾客越来越有话语权,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要求传统企业原本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模式也要随之变成以客户体验为核心。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在互联网技术的席卷下,整合中国经济业态的变化,已经开始从少数企业觉醒去拥抱互联网的企业行为,转变为多数行业集群向互联网方向转变的产业行为过渡。这一过渡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相关细分市场的出现,推动了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形态与发展程度,都以前所未有的状态向前推进着。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国民经济中的各产业效率问题被不断细化解决:使生产要素协调运转的信息流更加通畅;使流通环节的物流效率更加快速;使消费服务的感受与资金流动更加丰富。这种“全价值链,三流合一”的特性,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的核心特点,并依靠互联网独有的包容属性,融合产业特性推进着供应链和价值链两端的效率提升与产业形态的发展。(图)


image.png

产业价值链的互联网化方向

基于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技术推动,企业需要更加敏锐和清晰地看到,新环境下所蕴含的商业机会,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可能是助力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有可能是别人用来颠覆自己的挑战,而我们需要做好的是提前准备,提前布局。

因此,企业需要明确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互联网+”之后会有哪些可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能力,去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而无论哪个行业或者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必须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否则就有被颠覆的可能:

是否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是否有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

是否过度依靠实体力量?

其实这三个问题对应的是商业本质的三个层面:

1)信息传递层面——价值转移

2)用户需求层面——价值创造

3)成本效率层面——利润优先

这三个层面在产业经济的每个类型中都相互存在,但由于产业特性的问题其具体体现又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就基于“互联网+”影响各产业所到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这三个商业本质层面的判断,进行解读与分析。

第一产业:农业的“互联网+”机遇和挑战

2015年3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必须保持抓农业劲头不松、投入不减、深化改革步伐不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会议强调农业现代化,同时提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提升产业。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的农业,在互联网+时代,显然是巨大的待挖掘市场。

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最大的传统产业特点包括:

1)市场空间大。

2)产业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

3)大规模分散的用户。

4)交易环节较长,交易成本高。

5)交易可持续性强。

据此分析,农业显然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会催生出很多新

的业务形态,组织模式,经营手段。第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主要的功能是为生产、生活提供物质资料。由于其产业的特性和从业者的认知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一产业的信息化发展都是较为滞后的。

在以往的第一产业发展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场景:农户春播秋收、渔民撒网捕鱼,忙碌了的生活却没有稳定的收入,由于没有供求信息,往往价格被采购商压得很低,只能保证基本生活,甚至有的时候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于是开垦荒地、扩大养鱼场的想法就萦绕在农民眼前,可是由于无人担保贷款难以解决,如何维持这些生计的所需又成了头疼的事……

传统互联网时代,农业门户网站一直是主角,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了大量农业网站,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农村电脑普及率及网络普及率较低,农民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薄弱。由于绝对多数农业门户网站都是政府背景的,运营机制呆板,反映滞后,难以适应信息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农业类app应用开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量出现,这些农业类app应用在服务内容上复制了传统的农业门户网站,能够为用户提供农业信息推送,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户获取信息的问题。预计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出现的农业类app应用将愈来愈多。

2014年被认为是互联网农业新纪元。互联网农业的三种主要模式包括:

一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操作的智能农业模式;

二是利用互联网的强大营销能力,创建廉价且高效的营销入口;

三是借助互联网的整合能力,打造营销,金融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

这三种模式是依次推进的状态。如今乐视已经宣布进军农业,成立乐视互联网生态农业(北京)有限公司,并公布了乐视农业的全盘布局,上线食品电商平台“乐生活”。除了乐视网以外,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互联网农业的行列。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案例:本来生活

行业挑战

农业是看上去简单却隐含着巨大机会的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联想控股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农资总市场为2.2万亿,其中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万亿,农业产业链占据将近一半的份额。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的挑战也非常之多,信息沟通的瓶颈、组织能力的低水平、产业链上下游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并且农业产业的规模和标准化的程度也比较低,整个上下游供需之间的信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对称。另外,物流水平的落后,金融资源不充分,品牌意识相对薄弱,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都是农业产业急需解决的挑战。


image.png

图: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转化

需求切入:保证食品健康和体系建立

本来生活网是由鸿基元集团于2012年在北京投资创立的,致力于改善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成为中国优质食品提供者。在食品安全备受国民关注的今天,其能够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保证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和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为敏感的痛点。

本来生活通过成立了品控委员会,沿着生产者、相关环节部门、认证的标准、监控的手段、检测的方法和消费者的体验等环节设立了一套有效的管控体系。将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通过相互的反馈和信息的透明可视性,有效实现信息的高效率。

在此基础上配备符合专业标准的冷藏库(0-4℃)和冷冻库(—18℃)依据每一种商品独特的保鲜需求分别储藏,提供8小时以上全程冷链配送,从全国各地筛选优质的供应商和农业基地,剔除一切冗余的中间环节,真正实现基地直供的无缝储运和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优势塑造,以完成对于农业产业链条的推进与效率提升。(图)

image.png

图:本来生活商业模式

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特性提高信息价值效率

农业产品的营销模式,一直以来都缺少对于品牌和资本能力的构建。而本来生活网则异军突起,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效率的极佳应用,将农业产品的营销模式拉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来生活上线之初,便通过“微博”的大V效应和热点话题,将“褚橙”的故事和品牌迅速引爆。随后铺天盖地的媒体自传播和硬性软文混杂在一起,将本来生活推广的简单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品牌故事编织的越来越大,导致褚橙一时间都买断了货,一橙难求。把农产品源头的信息扩散效率和品牌塑造能力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上。

这种媒体化电商的运作,是本来生活鲜明的标签,而产业链货源构建和冷链配送体系建设同样成为了本来生活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因为作为生鲜电商平台,保证产销两端的及时效率和品质要求,能够使生产者、消费者获得信息效率和使用效率最为核心的价值。

“媒体化运作,基础能力塑造”是本来生活营销模式的关键,而金融资本运作能力更是这种模式有利的支撑。2015年1月20日本来生活刚刚进行了B轮融资,其融资规模在千万美元量级,这已经是该网站的第二轮融资了。正是这样的资本运作手段保证了其有效地进行产业两端的信息与能力整合,以保证其核心价值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互联网化过渡和其关键环节效率的提升。

第二产业:工业“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做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通用电气(GE)公司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认为:“工业互联网将实体工业与虚拟网络结合,在未来将以革命性的方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工业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创造更高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如果工业互联网仅仅将工业生产效率提高1%,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价值?GE公司在《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要忽视1%这个数字,它足以改变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全球燃气发电厂生产效率提高1%,价值660亿美元的燃油将被“节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资本利用率提高1%,每年将减少近900亿美元资本支出。

而在中国,未来15年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1%,将节省约80亿美元燃料;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本利用率提高1%,则能省下70亿美元;铁路网络的运输行业运营效率提高1%,又能省下20亿美元燃料成本。

工业互联网将伴随着两大革命性转变:

一是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出现了无数台新型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

二是工业信息网络革命,相应的计算、信息与通讯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改变了信息处理传递方式。

第二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度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天之骄子,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这一行业落后的市场意识和用户需求满足能力成为其最为主要的挑战。

在过往的第二产业发展中,无论是重型机械还是家用电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实际用户需求脱节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需求及时反馈的渠道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机制。以往的工业产品的沟通存在路程远、区位集中、谈判机制繁杂等问题,难以需求难以快速实际的达成解决,“互联网+”为第二产业重塑用户关系创造了前所未有得到机遇。

互联网将用户需求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给工业厂商,并通过反馈进行产品的修改调整。同时也可以将客户的个体化需求进行分门别类,通过工业模块化的组合进行个性产品的制作。这一趋势极高推动了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和工业需求效率的满足。

案例:海尔

家电行业作为工业水平和市场成熟程度较为完备的工业制造行业,是矛盾与创新最为鲜明的行业,通过家电巨头海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推动的工业4.0,也就是互联网化工厂的商业尝试,十分具体的为“互联网+工业”做出了实践的探索。行业挑战

2014年以来,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了整个行业全品类下滑现象。因为在过去30多年里,推动家电企业发展的低成本制造和大规模运营的行业模式已经失去了效果。同时,由于低成本运转的原因质量和服务的不稳定,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和信誉日渐低落,这也让制造和消费外移的现象日益严重。由此,推动需求效率与工业效率的发展是这一典型工业行业无法回避的挑战。(图)


image.png

图:主流家电产品销量增速变化

机遇转化

针对这些问题海尔集团基于德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工业4.0--互联工厂的解决方式,通过从技术革新到市场实践的全流程互联网化改造,有效地解决以往工业用户需求解决能力低下的困难与挑战,通过互联智能化的发展机遇,清晰地勾勒出了将需求效率与工业制造有机结合的解决方案。

技术体系:技术革新提高需求解决效率。

技术体系是构建互联工厂的必要条件,通过标准化、精益化、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互联工厂的高效率、高品质、高柔性。以保证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可以精准、快速、智能地有效解决,从而提高整个供需链条的解决效率。


image.png

海尔互联工厂技术体系

构建平台:需求交互,资源整合平台构建。

以往的需求解决往往是较为单一的,要么是通过厂家调研和技术创新的手段进行需求的升级解决;要么是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售后服务来进行信息的二次收集。这一需求沟通的形式和效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用户要求。而海尔的互联工厂平台通过用户全流程参与,让用户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制造、服务等过程中,用户信息可以同步传递到海尔的设计资源、供应商资源及全流程的小微模块,使其能快速获取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海尔的互联工厂运营的第一个平台是:用户交互定制平台--众创汇。在此平台上,用户能够全程参与个性化定制,并通过多种终端查看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海尔互联工厂运营的第二个平台是:模块商资源平台--海达源。此平台是全球家电业第一家为供应商提供在线注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的零距离平台,可以与用户直接交互出引领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image.png

图:海尔互联工厂用户参与流程

实践布局:实现能力合理布局。

海尔在2012年便开始了互联工厂的实践,致力于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体系。目前海尔已建成沈阳冰箱、郑州空调和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四大互联工厂,全球首台定制空调已经在郑州互联工厂下线。形成了家电行业主流品类的互联工厂体系建设,基本上形成了家电主流市场物流、技术、产品的全面布局。

其实无论海尔的互联工厂模式能够走多远,这种基于互联网+工业的尝试一定是推动整个工业升级的有效力量。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第三产业——服务业“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服务业自2013年比重首次超过工业以来,其比重持续上升,2014年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服务业和每一个用户切身相关,吃饭、打车,这和我们的用户参与非常高,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用户的参与率特高,从原来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每个人都有手机,都有电脑,这方面用户的参与度会更高,所以这两者之间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第三产业作为服务类型业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以充足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在“互联网+”的时代,呈现出了最为丰富的产业发展状态。

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各种服务:早上打开电视看到的新闻资讯、电视节目,出门招手拦车乘坐出租,到了公司门口的保安向你问候寒暄,来到办公室你已经看到今天的日程和文件正放在办公桌上,忙碌了一个上午急忙打电话叫了一份餐,继续准备下午的会议,下午的会议开始了,电话会议系统的调试忙坏了秘书……

诸如此类的服务场景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在互联网席卷过后,这些都变化了:早上打开朋友圈查看朋友分享的新闻,出门前用打车软件叫好车,还多给了师傅5元的红包,师傅一路上欢声笑语,到了公司通过人脸扫描进入了办公室,OA里的待办事项,秘书已经在通过微信告知我了,忙碌的中午使用app定了份餐,没有半个小时就送到了,还赠送了水果,下午的会议通过手机视频会议app和语音转化软件没出办公室便开始了会议的议程……

在过去的服务业态中,用户往往被动接受服务,通过服务商单方面提供的服务解决需求。这种服务成本过高,解决能力低下的挑战,在“互联网+服务”的时代下,由于信息鸿沟的缩短,用户可以开始主动寻求自己所想要的服务,而服务商也可以通过更加直接更加互动的方式,主动挖掘用户的需求痛点,进行及时性的改进,使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得到了一个新的机遇。

案例:电影行业

电影行业作为服务业中较为成熟的业务形式,其互联网化的程度和水平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都是十分惊人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分析,来更加细致观察一下“互联网+服务”的实体景象:

行业挑战

电影行业是一个集合了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为一体的行业形态,其主要满足的是国民对于高品质精神产品的需要。而随着中国国政治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电影行业的产品质量和运作水平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匹配性,这一矛盾与挑战,是困扰着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核心问题。


image.png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

机遇转化

从2001年中国电影“院线化”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走过了十余年发展。如今,互联网对电影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众筹、电子商务、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电影产业嫁接,重塑了电影产业链,对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起到重要作用。其影响电影行业全过程的节奏与特点如下:

制作:电影制作方式发生变化。大数据成为电影项目筹划的重要技术手段,众筹为电影融资提供有效补充。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形式参与、影响电影制作。

发行:2014年,在线票务预计贡献约40%的电影票房。以预售为代表在线售票直接从电影观众入手,可以影响院线排片,指导发行人力、物料的匹配。

营销:电影营销从影院阵地、户外等硬广形式向互联网迁移,社交网站成为电影信息推广以及口碑争夺的重要阵地。视频网站成为预告片、花絮、首映式等影片物料宣传的集结地。

放映:中国电影的回收渠道主要以院线为主,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特别是在线付费观看逐步被广大观众接受。在线播放将成为电影投资的重要的回收窗口。衍生品:国内衍生品发展较为滞后,衍生品销售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在线售票平台搭售等方式。

特点趋势

其互联网改造电影行业的特点趋势可以总结为三大思维特点:

思维一: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意思是通过影响亿万观众从而打通娱乐产业和互联网的边界,激活一个巨大的“粉丝经济”市场。粉丝电影是在互联网影响下,区别于传统商业电影类型划分的新类型。本质仍然是去为明星买单,只是消费明星的渠道和方式有了变化。互联网会让粉丝电影成为一个大品类。会出现粉丝众筹,粉丝包场,粉丝点映等模式,专门为粉丝服务。


image.png

图:电影行业互联网运作方式

思维二:用户思维

这意思显而易见,但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则更加珍贵,在过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争议,到底电影是艺术的商业还是商业的艺术,学界和市场都存在着相当尖锐的碰撞。而时至今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这个问题我们想必无需再过多的争论,用户的需求,观影人的所感想必应该是这一问题最为正面的回答。


image.png

图:电影行业用户需求解决

思维三:平台思维

电影是一个需要多资源需求和能力整合的行业。其影片的质量和市场效果往往都取决于资源能力的供给程度。在过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能力的发现也需要信息的平台,但这些由于现实的情况而无法实现。而如今互联网功力量将这一状态打破,形成了更多的资源供给平台,这一平台的运作大大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从“互联网+”看产业的发展模式演进与趋势研判


image.png

图:“互联网+产业”的模式演进与趋势

从“互联网+”看产业演进的模式,已经可以较为明晰的看到对于信息、需求和成本之间的整合解决趋势,都蕴藏着共性的趋势与特点:

模式的演进与产业属性的匹配至关重要。

模式的实质都是为了解决信息交易效率与渠道运转效率。

模式的趋势都将向信息、资金、物流三者统一的效率提升模式上过渡。


image.png

图:“互联网+产业”商业模式设计的雏形

在“互联网+产业”趋势与特点下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的低起点属性,必将通过互联网解决信息效率的问题,来更好地进行产品供给和交易,以获得更加高效的利润收益;第二产业的高起点属性,必须通过较高的技术解决手段,来提高需求解决的效率问题,来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更加紧密的用户关系,以形成产品价值的提升;第三产业的第三方属性,必须通过较高的服务供给水平,来提高差异化服务效率的问题,以更好的整合服务能力,将更多的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使其更加便捷,来稳固客户与服务能力。这样的趋势变化也就形成了一条交相辉映“互联网+产业”的价值链条,而这一价值链条能够稳定的运转还需要优质的供应链能力连接与资本能力依托,以保证整个链条拥有充足的动力和养料,进行资源的互联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产业平台模式和趋势,都在尽可能通过提升其整体价值链条的效率,通过信息、资金、物流其核心资源的整合,减少效率达成的层级,以保障整个价值链更加高效的运转,已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完成对于商业挑战的解决和市场机遇的把握,帮助产业全面升级形成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就是互联网+最为核心的能力与价值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