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话题:B2B向左走向右走

2013-06-27 08:10:06

引子:

读到一篇文章:阿里向左慧聪向右,两大B2B平台差异化求发展。原文见:http://www.52b2b.cn/?p=6103

文章且不论,只谈B2B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B2B从诞生至今已历十多年,经历了首轮的辉煌后,因B2C、O2O的兴起,而被夺去光芒。业界总是拿C类衡量B类,责怪B类跟不上时代,加上行业领头羊阿里B2B遭遇瓶颈,大规模转型C类平台,外面,对B2B看衰,内面,B2B各企业也自惭。

于是,向前走成为各大企业的共识。可是,这个“前”是什么?向左还是向右?各企业有各企业的看法。

互联网就是草根经济,B2B也是。没有权威部门,行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其实是各大企业在探索。看看领头羊们的方向,对我们了解行业发展,了解行业未来,对小企业的发展,都有帮助。甚至,他们的方向往往就是行业的方向。

在行业发展方向面前,没人是上帝。谁对谁错,也不由我们来评判。作为同行业人士,搞清楚各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希望能对其他企业也有帮助。

个人看法如下:

1、B2B2C,反向的C2B成为阿里重要发展方向。传统B2B已不是阿里重点,或者说,阿里已将线上交易作为B2B重要方向,而易于突破之地自然是C类,是淘宝的上游供应商。这与阿里B2B进军交易的战略是为一致。

2、慧聪起于线下,线下根基较重,所以B2B定位也从线上趋向于线下,甚至以线下为重。顺德家具城、河北产业带、杭集洽谈会都是对线下的探索。

3、网盛生意宝直奔交易而去,支付工具的建设、担保体系的确立均可证明。但具体交易指向不明。

4、我的钢铁网。。。5、环球资源网。。。6、金银岛。。。。7、中国网库。。。8、马可波罗网。。。9、铭万网。。。10、一比多。。。11、中国供应商。。。12、中国制造网

。。。等等。另外还有其他哪些有特色的,值得参考的B2B企业,也可一并谈论。此话题如果一次谈不清,可以考虑组织连续话题,希望能够说明白:探讨未来困难,陈述事实相对容易,总有结论的吧?

大家都知道的,我的目的是为B2B行业搭一个第三方平台,以前,大家往往是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我希望能够做一个第三方的工作。能够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去沟通去交流。B2B行业需要这个,因为行业有很多问题,行业也有很多机会。虽然我们可能是对手公司,但是,站在行业角度我们是一条船上的同仁。。。。站在行业的高度,我们是可以对话的。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各大B2B企业的探索方向,显然,大家都在探索,但方向是什么,大家的理解是什么?我们需要去研究这个方向,便于对其他企业去应对与发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所以,我们今天晚上的目的,就是尽量去靠近事实,去研究事实。并不是去评论。我们没有评判的能力,企业比我们更聪明,马云肯定比我们聪明。。当然,等他老了我们就比他聪明了。

1

 

讨论:

生在1970:

嗯,指陆为马的阿里,路在何方,将对国内电商未来,带来深远影响。规模企业自建电商平台还是未来的趋势。现有平台如何做好对接,值得考虑。比如说,网盛,上市这么多年,一直在走楼梯。从站群,到资讯,到会议,到第三方支付,招标平台,大宗交易,一直在摸索。13年一季度,5000余万收入,900万利润。

ALEX-B2B白小小:

刚才群里2B哥说过一个统计数字,全国大概有10000多家大小不等的B2B平台,个人觉得B2B平台太多了,这样反而分散了潜在客户的注意力,而且没有任何平台哪怕是阿里也不可能覆盖所有B2B使用人群。B2B平台服务内容同质化也非常严重,营销传播也越来越难。所以平台的产品本身就必须具有”静销力”和”口碑传染力”,用过的人自发的传播,就像这次可口可乐给普通粉丝定制可乐!产品力是第一营销力!

北京–2B哥:

ALEX-B2B白小小一语中的。B2B平台之所以多,是因为B2B行业太广泛,360行远远不止,阿里奔综合,无力涉足各细分行业,就给了各行业以机会。我个人认为是好事,行业越细分才越专业,不专业也无以细分。至于说同质化,有竞争的问题,有都想做平台的趋向问题,都想做本行业老大。所以出各类问题,但个人认为这迟早可以解决。不是太多,而是还太少。只不过要加强专业化。

北京-吾为暮斯:

恩,首先我个人还是想先提一下阿里,虽然自己曾经是阿里人,但毕竟出来已经两年,对阿里比较了解也比较客观。众所周知,B2B平台是阿里的起步,内部阿里称之为奶牛,对于1688过去的发展不多提,关键在于方向。有几个维度供大家探讨:

1、B2B模式不会放弃:现在我经常听到朋友们或合作方谈及阿里都在关注其零售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甚至很多人说阿里走向金融帝国放弃B2B电子商务(包括2B哥之前在CBU拆分时也提过B2B在阿里内部走向没落)。诚然,B2B的阶段性发展是遇到了瓶颈,C类平台爆发性增长及利润空间的确也让马云过去加大了对淘宝系及支付宝金融的投入力度。但老马不傻,接任的老陆也是从B2B总裁走过来的。所以阿里并没有放弃B2B业务,只是寻找适合阿里的B2B突破点。

2、阿里B2B突破点的表现:首先一个通用问题,就是CBBS战略,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从消费者C、渠道商B、制造商B、服务S进行打通,以及CBU拆分后的表现证实,B2B业务的阿里发展将向着集团化迈进,换个角度说,B2B业务不是1688这个公司在做,而是阿里集团整体事务。打通与淘宝的会员系统,推出“伙拼”产品促进单品化的在线交易比率,包括今天2B哥分享的那个链接,其实阿里在B2B已经在实践着适合自己的路子:供应链打通、发挥C类带动优势、服务集聚。

3、所谓服务集聚是我个人最关注的(毕竟做BD的,关注战略层面的资源整合),阿里针对B2B的资源集聚分为内环与外环,内环其实就是阿里内部生态系统,阿里云、支付宝、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淘宝、一淘、聚划算等子公司资源,由阿里集团成立的大数据战略委员会统一协调,以数据化穿针引线,包括聚石塔、聚宝盆项目,为电商、金融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同时外环就是引申出来的如菜鸟网络、众安在线等外部合资或投资公司,也都为B2B提供物流等数据支持。如果大家有看昨天我发布的数据为王、服务为本的文章,里面提到的那个图的雏形其实就是2年前阿里在研究的生态链线上线下闭环模式,它不是单独属于B2B或C2C、B2C,而是属于整个集团,所以阿里的发展,千万不要再割裂的看是1688或者淘宝,马云对阿里的one company一体化提了很多年,这两年已经有了雏形。

之前也一直在想阿里的弊端在哪里,其实马云一直有一种思路存在了很长时间,那就是重线上轻线下,包括在O2O、线下支付体系等的表现都说明老马是线上第一位思想。但这几年发觉他的思维会有变化,也许是众多传统企业的人才融入及阿里集团多元化发展所需,以前我个人一直认为的线下短板有了加强补充,那就是菜鸟,不要小瞧菜鸟,他表面是为物流服务,为C类零售网购服务,其实背后所组件的是真正的物联网体系,这个物联网体系接入B类产品,会作为阿里风格的线下落地模式。总之阿里1688实现的是大数据。。。三个字容易,做起来费工夫,一旦形成,将决定阿里在未来十年内的不败地位。阿里云内部有一句话,五年耕耘,十年牛逼。

北京–2B哥:

@吾为暮斯对阿里的理解还是太深了。坦诚地说,我个人对阿里B2B的行为多少有些伤感的心态。曾经,因为阿里,B2B才有辉煌,也才有今天,但在老马下任时撤裁B2B,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比较难受。不过,阿里B2B的方向奔C类融合应该是阿里的选择。或者说,站在阿里的角度,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阿里在乎的是综合性平台,综合性平台难以深入行业内部,行业的专业服务成本高利润并不匹配,或者说,互联网模式就是规模性的,而B2B很多时候并不是规模性的,行业间难以复制。只有走共性,走规模,走交易的共同通路,才适合阿里。

环球资源 Alex:

阿里战略很强,执行差了些。保护知识产权打假这事也早说要不惜代价了。因为作假的门槛太低了,单盗图这个事就难解决。所以环球资源不适应国内环境,现在还是全人工审核图片。

北京-吾为暮斯:

恩,同意ALEX,其实带有感情的说,略显无奈吧。以前美国把淘宝设定为黑名单,去年给去掉了,除了国家层面干预外,其实阿里也做了很多事情,马云的话讲,如果把淘宝关掉可以杜绝假货,那赶紧关门。这是中国的社会问题,靠一家企业其实有些力不从心。

浮云待定:

知识产权也不能说是阿里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因为知识产权不被保护的问题,造成B2B里很多企业不愿发布核心产品,不愿公布价格等问题。。

北京–2B哥: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中国人最强的能力就是钻空子。阿里总的趋向是好的,出问题正常,就象我们天天骂百度但却离不开它一样。B2B发展到今天,十多年,问题肯定不少,所以需要改变。我倒是支持@浮云待定 说的行业本身的特点问题。B2B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更愿意在线下发展。老板们对线上的兴趣只限于了解信息,不线下操作完全不放心。这是行业的特点问题。由此,我想到慧聪。慧聪的功夫似乎越来越线下了。跟阿里正好相反。

安美商城-老郭:

慧聪有各大行业频道,大的行业频道都有一帮专人线下打理,专业性比较强,线下活动也组织得不错。但是感觉慧聪的定位还是更偏向于媒体。不知慧聪自己是怎么定位的?

网库@rice胡:

我在慧聪的那几年,个人理解慧聪是以媒体资讯和交易资讯来撬动客户资源。专业的团队服务专业的行业,每个团队都由销售、编辑、买家和客服组成;编辑和买家是核心。编辑提供客户整体品牌宣传推广,只要能为客户提供的资讯服务我们都做;买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交易信息撮合,建立最全的买家数据库,收集最详尽的买家需求,组织各种线下交易撮合会。所以在细分行业类,慧聪还是比较专业的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包括依托这些数据,慧聪推出了大全、商情等专业工具书都很受行业客户喜欢。但是弊端就是,当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或者行业专业进一步深入的话,就会发现仅靠一个团队很难精准,详尽满足客户,面对一个行业尚且如此,面对单品就更难了吧。所以之后我们衍生出各种形势的线下活动,让买卖双方自己见面,自己交流。不论是媒体资讯还是交易资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仅仅依靠代运营团队是根本不可能准确地反映一个行业真实需求,所以B2B什么时候能真正的网络化,由客户来主导运作,个人觉得愈发重要

北京-吾为暮斯:

其实慧聪的模式有时候还是和网库有一个需要思考的地方 那就是做大还是做深 关键在于寻找一个平衡点 垂直类平台所有资源专注一个行业更容易做深 但综合类平台当发现需要细分时 就面临资源分散的难题。。。

环球资源 Alex:

今天看到一个百度的数据,中小企业有50多万在用百度推广。是付费的,还不包括哪些用SEO的。其实触电的企业占比还是少于没触电的,阿里一亿用户很吓人。B2B本身就是媒体,慧聪和环球资源都是出版业起家,基因变不了的,阿里做黄页出身,基因也还看的到啊

北京–2B哥:

今天白天我们讨论过阿里用户的问题,结论是:阿里拥有的真实企业客户数量应该在2000万左右,这个数据已经很惊人,占了中国企业数量的一半,付费用户估计在80万左右,付费率是4%。

北京-吾为暮斯:

中国网库从年纪上说,算是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了,1999年和阿里等一批互联网公司同期成立。中国网库有些国字号背景,一开始是把中国电信114查号台的信息搬到网上做黄页,拿到的是内贸企业的数据,所以内贸起家,这点与阿里非常类似,阿里是马云在北京外经贸局干公务员时拿到了一批外国企业的数据,所以阿里1688是外贸起家。

网库14年历史里,我个人感觉有12年都是在随着大潮流在走,搞信息撮合机制、收会员费、发展全国代理经销商等,其实和众多B2B平台的路子一样在走,遇到的问题也都大致相同。从好的方面说,阿里在B2B遇到瓶颈初期选择发展C端类平台开创了新的动力,帮助阿里及时把握趋势获得发展,而网库、慧聪这样的内贸平台其实一直在坚持B2B路子。客观的说,网库在近两年倒是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其中政府带动排第一,B2B探索突破排第二。

网库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三点大的方向:

1、市场概念上提出了单品战略及报价战略。单品战略其实是综合平台细分到行业,行业再细分到单品,从品牌传播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是由一款产品带动的,比如豆浆机想到了九阳。然后看见九阳的微波炉也许消费者也会认为是名牌。所以单品化是主要的发展轨迹。

2、提出了电商谷概念,这个电商谷其实是众多B2B类平台落地的形式之一,网库的电商谷是基于单品概念之上,每一个地区选择特色单品建立产业集聚,成立若干个单品交易平台,如红枣交易网、自行车交易网等,行业上其实更加细分,一个产品做一个网站,即独立,又是在99114总平台上的。这么做的好处呢其实在于单品带动推广,缺点其实也非常明显,就是是否有能力运营起几千个单品平台,流量分散,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是否到位,会是非常辛苦和长久的过程。

3、第三个特色其实还是想说政府。网库总部在北京,政策上的确有很强的拉动作用,网库可以说是中国B2B类电子商务平台里政府关系最深的企业之一,天天各部委的什么司长、处长、部长过来转悠考察,这个其实也算是优势吧,虽然不属于企业本身的长久之计。

总之网库在市场策略上尤其独特性,算是较早提出单品概念的电商企业,但其平台技术层面肯定是差阿里一大截,包括管理方式等和众多B2B企业一样无法和阿里相比。我个人还是那个概念,有时候做商业,不求垄断,中国这个市场切下个个位数的市场份额就很牛逼了。网库的单品战略是提出一个超级大的目标,几千个单品做成样板工程,需要时间来验证,这种自杀式做法要么会变得很牛逼,要么还是会这样小步前进。不过作为14年历史企业,有其沉淀,14年发展至今能存活,而且还在创新的思索很多事情也不易。

最后大家可能关注到2B哥早上发的排行,虽然我个人也赞同有些方法上的问题,但网库在某些指数上的数据上升是有其原因的。各大电商在限制规模的时候,网库正在扩招3000人,不乏吸纳一些非常牛逼的人物。恩。咳咳,对于网库的瞬间带动也是很强的,但个人认为网库在内部营运上遇到的比较大的挑战,就是新老力量在管理方法、发展思维、企业文化的激烈碰撞,这是好事。

ALEX-B2B白小小:

对啊!二哥说到百度,咱们探讨B2B平台可千万不要把百度忽略了,他的B2B推广也非常厉害的,他不但可以直接推广生产产品的企业,而且连平台都一起在推广!刚才2哥说10000多家B2B平台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有更多的细分行业的平台出现,会有多少人记得住这些平台的名字呢?比如我要采购螺丝,除了知道阿里巴巴,慧聪这两个平台以外,我还真不知道别的平台了,如果我想买很专业的,特殊用途的螺丝,我更可能会去用百度来搜索。如果平台要推广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搜索引擎的方式了。能不能说搜索引擎是一个“看不见”的B2B平台

“单品战略”这个词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确实挺新颖的。就是“拳头产品”战略咯,集中各细分行业的“拳头产品”形成一个套路,这套“组合拳”打好了,威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安美商城-老郭:

请问,网库那么多单品样板工程,都是自己在运营吗?有没有合作运营的?

北京-吾为暮斯:

网库的各单品全部是网库自己内部在运营,但各单品网站所有权会转移给企业,相当于网库代运营。所以我说,这种模式会非常累,但做起来是很牛逼的,机会大,风险也大。网库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实力还比较弱。思维上去了,实力也必须补足。京交会过后,网库貌似是比较突出,以至于天猫把中国网库的关键词给买了。最后网库貌似给公关掉了。

安美商城-老郭:

针对网库多单品运作、网库总体聚合的模式,一个扩展性强、健壮的IT体系相当重要

北京-吾为暮斯:

同意,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大数据概念 数据为王 才能服务为本。数据强大的体系 可以顶千军万马

北京-赵绍辉:

我是时力科技赵绍辉,我们是从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可以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是B2B里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以为,我们谈论B2B,B2B首先可以分为消费品即生活资料的B2B和工业品即生产资料的B2B。这两类B2B其实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媒体提到的B2B基本默认是生活资料的B2B为多。大宗商品属于生产资料的B2B,一般用语,交易、物流、交收、结算;生活资料的B2B,一般会说电商、配送(物流)、支付。比如,在200多个第三方支付企业中,从事B类支付的就比较少,从事大宗商品B类支付的就更少了。2012年底,全国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396家,目前估计有600余家,也有数据说有1000家,总的交易额2012年是12万亿,目前测算2013年年交易额将超过50万亿,初步估算在60-80万亿,是未来B2B电子商务的重要方向和趋势。我还有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马云我非常敬佩,但是马云做C、B、支付、融资、物流,实际上一直是在做生活资料,或者说小商品,马云是完成了或将要完成生活资料的电子商务和物流的课题。但是,生产资料的并未涉及,马云收购的一达通算是有生产资料的内容。反而我的钢铁、生意宝、兰格钢铁是在做生产资料的B2B,但是,交易都不是他们的强项,强项在信息。我们是一直专注在做交易,我们从2011年参与河北钢铁的电子商务,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的运营咨询,河北钢铁是全球第二,全国第一的钢铁企业,基于他们的资源打造的第三方钢铁电商,结合他的实体生产和分销网络,应该算是顶级的O2O,现在已经接入了9家银行,跟中行等的线上融资也已经正式上线,后端直接跟钢厂的ERP系统实现对接,这个巨大的威力,未来会显现出来,年交易额将达到几千个亿,现在已经与香港招商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在线的钢铁沃尔玛。现在,浙江物产、中国铁物、中国五矿、上海宝钢,这些巨无霸,都在布局电商,这是B2B里面的集团军。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一年交易额1.3万亿,前两天去参加香港LME年会去了。深圳农产品去年也获得了卫哲等的3.4亿的战略投资。还有,南京的易钢在线,现在叫飞谷网,2012年底获得了软银中国的一个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也是看中了他的钢铁电子交易、物流、融资的商业模式。大宗商品行业的民间媒体,性质跟2B哥的类似,叫做鹿头社,这两天刚刚获得了河北大宗2000万投资,出售了20%的股权,即市值1亿。在我看来,生活资料在左,生产资料在右,向左向右都精彩!一家之言,欢迎指正!农产品目前比较成功的有深圳木吉模式,后来发展成农产品流通领域唯一上市公司深圳农产品,旗下几十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北大荒也在做电商。产地和销地的模式不同,农业还是农产品也不同。我们做的上海农资交易平台也刚刚上线。

ALEX-B2B白小小:

环球资源起源于1971年,创始人是犹太人,总部是在香港。环球资源(简称GS)是以发行各行业贸易杂志起家,目标就是帮助亚洲的消费产品出口到西方市场,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1980年就做过《中国出口商品专刊》,是第一本把国内产品推广到西方世界的商业杂志。1996年推出了“亚洲资源”(环球资源前身)网站和每月出版的供应商信息光盘,也是亚洲第一个利用互联网传播供应商信息的B2B商业网站。环球资源从一开始就是走的高端路线,最低会员收费标准都远远高于当年的阿里的最高收费。但是在中国大陆这块神奇的土地,跟其他国外进入中国的网站一样,水土不服。尤其是后来以阿里巴巴为首的B2B互联网企业不断蚕食GS的市场份额,GS也不得不以低价迎战。2003年,GS开始推出专业的商贸展会,展会规模不大,但组织方面非常精致和完善(我个人在上海参加过数次)发展也非常迅速。GS通过贸易杂志(目前也是做的最好的国家贸易推广杂志),B2B网站,商业展会这三位一体,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西方买家的心目中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GS也有针对中国大陆内贸的B2B,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总的说来,我个人认为:GS在维护买家资源这一块做的是最好的,这也是他们的核心方略(有好的买家就不怕卖家不上来做广告);环球资源在介绍实际贸易案例,行业分析发展状况,以及预测市场趋势各个方面都是走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前面的;比如:GS退出的《中国出口商资讯报告》深入聚焦各行各业最大的15-25家供应商,为采购商做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 P.S 本人不是GS公司的员工,因缘际会,对GS做过比较细致的了解。

北京-吾为暮斯:

对于环球资源 其实我想说 份额不代表一切 某些方面其实1688外贸是在参考环球资源很长时间

环球资源 Alex:

环球资源这个公司我觉得就是一个媒体基因的公司,连网站都是称为公司出版物。客户的每张图片都是人工审核,防止侵权和滥发,对品质的追求让国人难以理解,常被抱怨是效率低。公司不爱冒险很稳健,四平八稳的。环球资源起初做杂志都是上门去推荐给买家的,在欧洲美国开设分部来维护买家的关系,这些资源到现在依然是公司重要优势,中国70年代末开始改革,环球资源79年就开始在大陆开展生意了,但那个时候是通过代理来做的,直到93年大陆开启市场经济改革,环球资源正式设立分公司,但当07年环球资源开始做内销网站时,却发现国内有实力的公司基本不用B2B,都是很小的企业才想靠这个扩展业务,比起出口企业,他们的付费意愿低很多,环球资源动则上万的推广费用,比起一两千就可以上的同行,人气如何旺的起来?

很多人连环球资源网站都没用过,杂志也没看过,对环球资源这样低调的公司没概念也正常,我觉得阿里厉害的地方就是让人觉得他们是B2B的创造者,连国内大学教材都这么写的。谁知道环球资源95年就推出亚洲第一个B2B网站呢。我认为环球资源在取悦和维护供应商方面做的很生硬,再不加大力度,到时候全中国都是阿里商盟了。环球资源手里有付牌可以用,就是《世界经理人》,通过其优质读者群,依然可以建立堡垒。呵呵

ALEX-B2B白小小:

嗯,包括GS推出的线下买家卖家洽谈会,线下的卖家培训会,还有线上的“私密展厅”这些都是行业内的首创。

北京-吾为暮斯:

水土不服其实是跨国企业的通病 毕竟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的 GS的特性真的是西方风格 其实针对一些客户倒也是很符合 所谓做精

这也算是GS的差异化吧 想要让GS走本土战略还是比较困难的 除非管理层全部本土化。。。

环球资源 Alex:

环球现在高管里终于有大陆人了,期待带来改变啊。环球优势还是消费品,工业品不强的,电子产品最强,因为有eMedia做行业深度上的支持,国内业务也是选择从电子产品做突破口。

北京-吾为暮斯:

工业品似乎是综合类平台都在突破的行业 除了慧聪

环球资源 Alex:

慧聪工业品是有多年积累的。所以千万别信一眼之间把事情做好的事

北京-吾为暮斯:

恩 其实放眼来看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B2B类综合平台都在形成自己的差异化

外贸帮手网小廖:

我觉得,看趋势,如果,东西方贸易以后还是注重b2b,环球资源就不会落魄;如果是b2c,那就是阿里得天下了

北京-吾为暮斯:

b2b2c打通是趋势之一 但B2B单独的空间仍然存在 还很大

北京–2B哥:

谢谢朋友们。。。很高兴。虽然我们谈的不全面,基本上谈的都是综合性平台,也就几家。。。但我最高兴的事没有出现过激言语,这其实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谢谢大家。。。综合平台只是B2B的一大类。。。将来我们找机会再聊聊垂直类的B2B网站。。。主要还是想了解行业方向,谢谢大家。。。。

一达通肖锋:

刚看记录:五年前与GS某技术总监聊过,GS可以说在营销功夫上基本做到极致,无论是网站还是展会,并非完全是在中国水土不服,(当然遭遇阿里巴巴阻击是制约之一),这位总监说,GS70年代起家于日本,可多年前日本对其赢利贡献已经占比很小了,续代的是中国等新兴市场。这说明商机撮合类B2B平台的天花板可能是贸易稳定性。即越成熟的市场,贸易稳定性越强,企业合作伙伴相对牢固,营销成为补充新客户的一个次要地位(老客户是核心),也不需要天天参展,付大价钱搞营销,而交易配套服务成为持续需求。该总监也说过,GS曾经尝试以贸易商形式介入交易,结果失败。所以,B2B资讯服务,一定要跟进新兴市场才有赢利空间,可以说中国已经不算是爆发期的新兴市场了。这样,哪怕是本土资讯B2B一样会遭遇发展瓶颈。

评论:

@我是皮蛋拌豆腐:关于B2B2C的思考和讨论,看下草根们的看法

@B2B行业资讯:之前阿里发布1亿的用户。企业重复注册数量比例,群里讨论大约是1:5.忽略掉个人用户,大约就是2000万。不知道离真实数据差多远。

@火焰与海: 阿里巴巴还是依托在线平台,打通企业,网商,网民这个链条,这是基于他们庞大的客户群优势。慧聪,网库转型做产业集群或所谓门户集群是通过做垂直2b来靠近传统产业。也是基于自身情况的战略考虑。

@网库互通技术山西中心:网库转型做单品集群是通过做垂直2b来靠近传统产业

@Mr-Guangdong广贸天下网:碰撞出新知,知彼是为了更好的知己

@我是皮蛋拌豆腐: 回复@B2B行业资讯:中国总共4300万制造师,这还包含了很多个体作坊的小商业模式,这个一亿的数字有多大的指导意义?无非是凸显阿里的行业地位的一种营销手段了,再扣除掉那些非活跃用户以及重复注册和个人用户,我觉得2000万也高估,毕竟市场之外还是有空隙的

@B2B行业资讯:我还是宁可信2000万的

@我是皮蛋拌豆腐: 真实数字谁都不知道,也只能是评估罢了。不过让我想起来奥克斯的广告说一晚只要一度电,事实上这个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拿出来看就太理想化了

@B2B行业资讯:很想知道真实数据,对行业发展有好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