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无人货架行业再一次洗牌,整合速度加快。
便利蜂战略投资领蛙并控股 后者独立运营
1月12日消息,便利蜂宣布已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这是继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之后,无人货架行业再一次洗牌。
据了解,此次战略投资/业务合并后,领蛙团队将继续独立运营,持续服务现有客户并在优势区域继续大力拓展新客户。便利蜂将向领蛙共享后端IT平台、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资源,并在商品、活动上给予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关信息显示,便利蜂于2016年12月21日成立,总部位于北京。2017年2 月份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随后在北京多个商圈拓展,采用区块渗透式战略密集开店深度服务用户。团队由原邻家便利店高管和知名互联网团队共同组成。
在2017年11月启动无人货架业务后,便利蜂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5万个货架投放。官方表示,目前便利蜂投放能力已升级到每周2万个货架,预计春节前可完成50万个货架投放。
领蛙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中国最早进入无人货架业务的公司之一,2年来在华东地区累计服务5000家企业,铺设上万点位,并积极开展智能货架的研发。双方的无人货架业务合并后,会赢得更大的规模优势,有助于快速完善便利蜂在华东地区的点位布局。
对于双方的合作,目前来看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聚焦精细化运营。此次交易双方认为,无人货架领域的点位竞争非常重要,但精细化运营是这种业务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低质、无效的点位和粗放的运营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便利蜂的投放策略也在持续优化,比如近期投放点位超过半数为100人以上企业,意在提高单点产出、优化物流效率并控制损耗。
二、建立“便利+”体系。对于无人货架在业务体系中的定位,便利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司的“便利+”体系中,新型便利店是业务核心,无人货架将作为有效的补充形式,共享公司整体的IT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
相比市场上电商、外卖等其他切入角度,便利店与无人货架能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首先是SKU相似度高,无论是采销、仓储都无需新建团队、体系和基础设施,可以省去建立选品能力的漫长过程。
三、物流体系能够复用。由于商品需要配送上楼,无人货架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一些地方出现配送成本高于商品成本的现象。而便利店可以成为天然的前置仓,不仅有助提升店面坪效,也有助于降低货架的配送成本和提升配送效率。“曾有同业做过测算,能够共享物流体系的公司,可以获得履约成本仅为同业1/5的竞争优势。”该负责人称。
四、数据优势。要想提高无人货架的单点产出,需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深刻理解。而便利店作为线下一定地理半径内最大的消费行为聚合体,有着比线上更强的信息聚合能力和反应能力,与无人货架配合,能产生更完整的用户画像,有助货架的精细化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猩便利CEO司江华此前曾预测,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很快会发生并购和收购,因为中小玩家没有供应链,没有底层技术的保障会很快退场,在这个领域会很快迎来巨头的诞生,来满足客户更大的需求。
他认为,在今天无人值守便利价值的领域,如果没有自由物流和供应链的话,这些市场上的玩家只是所谓的追风者,或者捕风者,真正在这个市场上扎根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供应链和物流。
再来看另外两宗收购案,猩便利收购51零食(无人货架领域首宗收购案)和果小美与番茄便利合并(第二宗)。
无人货架领域首宗收购案:猩便利收购51零食
去年10月23日,猩便利正式对外宣布,已全资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这也是办公室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首宗收购案。
猩便利对51零食的收购似乎在向外界传递出一个讯号,无人值守便利架行业已经开始迎来洗牌定局的苗头。
51零食是一家新兴的便利货架运营公司,虽说从点位规模和供应链经营上来看,都要逊色于目前场上的头部玩家,但不可否认,它在平台用户资源和细分服务上已经具备一定积累。
据了解,51零食的前期布局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成都地区,并在两地拥有近千个点位,其所具备的点位价值,也正是促成本次收购案的核心原因之一。
根据此前官方的消息,猩便利在全国的触点数量已破万,这一数据领先了目前无人便利赛道上绝大多数的玩家。在已经确定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后,猩便利的此次收购,一举将51零食的近千点位并入旗下,无疑将进一步扩大运维优势,加速其在全国的点位布局规划。
对于便利货架来说,提供生鲜产品的门槛要远高于零食。但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生鲜作为客单价高的高频消费商品,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流入新零售链条。对无人便利行业来说,这是一块非常值得拿下的蛋糕,51零食或将成了猩便利打开这条通路的一个契机。
在51零食前期已经布局好的零食货架中,生鲜占比60%-70%,零食占比30%。51零食创始人张渊斐曾任职Uber,也曾负责链农西南大区运营,核心团队来自链农,曾管控超过3000个农产品SKU。在这样的背景支撑下,51零食在生鲜产品的货架、选品、供应链管理上,显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运维经验。
对猩便利来说,对51零食的全资收购,也意味着将其在生鲜领域的商业实践经验一并接入。在货架品类上,除了此前的国外高端零食和爆款产品,后续或将新增同样具有市场冲击力的生鲜品类。在规模效应的扩张和市场流量的掌控上,若新商业模式形成,将使猩便利拥有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竞争力。
果小美与番茄便利合并 办公室新零售战火燃起
去年9月28日,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果小美”宣布与主打智能零售货柜的“番茄便利”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统一使用“果小美”作为全域布局新零售的统一品牌。
据了解,此举旨在加速双方在无人便利和办公室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和发展速度,继续巩固在无人便利领域的领先优势。
果小美创始人和CEO阎利珉将出任合并后新公司的CEO,番茄便利创始人和CEO殷志华将担任新公司的总裁,原美团COO干嘉伟将担任新公司的战略顾问。殷志华也将直接带领新公司的城市发展团队、物流配送团队和智能硬件团队。
果小美团队强在运营和电商经验,而番茄便利的团队为原美团成员,线下拓展方面更具优势。
对于此次合并,新公司CEO阎利珉表示,果小美看重的是CBD写字楼里白领用户的重要消费场景,而番茄便利的智能冰柜技术布局和最佳商业实践能够有效地拓展办公室现场售卖的SKU宽度。
新公司总裁殷志华认为,番茄便利希望将自己在收银结算上的“RFID + 视频识别 + 压力传感”等技术手段与果小美现有技术相融合,一方面补充办公室以外的零售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使办公室产品体验做到极致,发挥更大的价值。
合并后,双方原有业务方向不会做大的调整,但是会优先发展针对办公室场景的自助便利货架和智能零售货柜。
行业面临洗牌 下半场排位战打响
相较于其它行业,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早期看似进入门槛低,但随着模式升级和服务深化,市场沉浮和经验累积,整个行业的难度也将逐步加大。尤其是经过2017年下半年的激烈厮杀,整个行业的竞争开始趋于冷静,无论是技术攻克、团队管理,还是物流配送、风险控制,都成为仍在赛道上的玩家加码的“赌注”。
在流量之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业态升级也开始被头部玩家紧凑地布局起来。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融资情况看,无人货架公司累计融资最多的达到2亿美元,但近期资本对无人货架的态度总体趋于谨慎,头部玩家或是将赛道上的小型玩家收入旗下,或是强强联合来拓展竞争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趋势下,无人值守便利架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