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分布于全球的 6837 家上市公司中,依据全球产业分类标准 GICS 的 158 个产业划分,有 251 家企业位列世界产业前十强,其中包括 16 家世界产业冠军企业以及 70 家领军企业(前四名)。
据托比网了解,除了这些世界产业十强企业外,研究团队还挑选出在 GICS 标准下未进入全球前十,但在国标证监会 GBZJ 和国标知一 GBZY 两种产业分类体系中处于中国产业冠军地位的企业,共计 87 家。按照 GICS 优先、GBZJ 次优先、GBZY 第三的原则去重后,GICS 有 45 家、GBZJ 有 28 家、GBZY 有 14 家企业。
国家经济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基础是领军企业。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处于三种产业分类前 2-4 名的 411 家中国产业领军企业,总计 749 家中国产业领军企业,占中国上市公司总数的 11%。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产业综合竞争中稳居世界第二。
但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各省份的产业领军企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态势。
第一阵营的六个省市,即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山东、江苏,拥有 10 家以上世界产业十强企业。其中,上海得分排名第三,其世界冠军企业有晨光股份等;浙江得分排名第四,世界冠军企业是网易;江苏排名第五,广东排名全国第二,拥有华为、中国平安等 5 家世界冠军企业;山东排名全国第六,虽无世界产业冠军企业,但有兖矿能源、万华化学等 4 家世界产业领军企业;北京则以绝对优势排名全国第一,拥有中国神华、中国建筑等 5 家世界产业冠军企业。
第二阵营包括天津、四川、福建、新疆、云南、湖南、山西、辽宁、安徽、河南、河北、重庆、湖北 13 个省、市、自治区,它们拥有 1 家以上、10 家以下世界产业十强企业。例如,四川的五粮液、东方电气等企业,福建的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等企业。
第三阵营的陕西、贵州、江西、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广西、甘肃、西藏 12 个省、自治区,拥有 1 家(含 1 家)以下世界十强企业。如陕西的陕西煤业、贵州的贵州茅台、宁夏的宝丰能源、青海的盐湖股份;部分省份甚至没有中国产业冠军企业,但也有一些领军企业在各自产业中发展,如西藏的西藏旅游、西藏矿业等。
研究发现,这种不平衡的差距大于 GDP 的差距。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六个第一阵营省份的产业领军企业积分占全国的 71.4%,而第三阵营的 12 个省份的积分仅占全国的 4.8%。
对此,专家表示,各地需立足本土资源,紧扣产业互联网机遇,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蓝图。根据自身现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科技产业和先进产业,尤其是处于第三阵营的省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径,实现产业的逐步提升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