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周四晚19:30,与健康险业内大咖共析美国“联合健康”如何跨越三重门,解码中国式机会。
疫情之下,健康险销售量“逆势”上涨。2020年3月,健康险保费收入首次单月突破1000亿元大关。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预测,健康险市场将在今年达到万亿规模。
在宏观政策上,近半年来13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等重磅政策问世,健康险正由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大力的推动。“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的市场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未来 6 年要保持 19%年均增长率”,监管方已勾勒出了健康险的发展蓝图。
但在如此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健康险一直存在较为畸形的险种结构,几乎由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等传统费用报销型产品主导。
在传统的费用报销模式下,保险企业通过事后的发票凭证来为患者报销,会面临过度医疗、赔付率高的问题。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计算,2019年健康险保费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但同期健康险赔款2351亿元,同比增长34.8%,与保费增长出现“倒挂”现象。
保险企业、创业公司一直探索的是如何从传统费用报销模式转型到管理式医疗,有效地联合医疗机构,提前介入医疗费用管控,帮助用户制定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之外,也让自身运营步入健康模式。
但目前进展缓慢,行业内存在大量的痛点,比如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结构单一、医疗服务欠缺、科技化程度不高等。目前市场上尚未诞生真正横跨健康险和医疗服务且拥有绝对实力的玩家。
放眼海外,美国健康险也经历了从费用报销到管理式医疗的转型之路,历经40多年发展,健康险和医疗服务逐渐找到平衡点,并诞生了以“联合健康”为代表的市值和年度营收皆超过万亿元的商业健康险巨头。
4月中旬,作为美国最大的商业健康险公司的“联合健康”(United Health Group)发布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全年收入2400亿美元,净利润140亿美元。以同期年度营收来粗略估计,联合健康约等于1个苹果公司,4.5个阿里巴巴。
时至今日,中国健康险的发展整体上必然会走向联合健康的道路,搭建起“健康险+医疗服务”的网络。从宏观政策、市场端、需求端各方面来看,中国也似乎已到了诞生“联合健康”的前夜。
随着险企、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等大量玩家以及一线资本涌入后,我们不禁思考,以海外先例为鉴,中国的管理式医疗是否有迹可循,未来能否诞生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和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的医疗健康生态大有不同,中国以公立为主的医疗体系只和医保做深度绑定,多年来和商保几乎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商保想要突破壁垒困难重重。
因此国内的医疗健康生态不可能照搬联合健康模式,而是需要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险+医疗服务”模式。对此我们想要重点探讨的是:
1. 美国的“联合健康”模式能给中国的创新者们带来什么启示?
2. 做好中国的“联合健康”模式,核心要做对什么?
3. 保险与医疗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4. 制约医疗费用管控效率有几重因素,又该如何找到增长引擎?
5. 健康管理服务切入的正确姿势?
6. 中国的“管理式医疗”有哪些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7月2日(周四)晚19:30,卓见 · 线上沙龙金融保险系列第二期,小饭桌邀请到了永安保险人身险(健康险)部总经理钟鹏、暖哇科技CEO卢旻、智云健康保险业务负责人刘雪剑、启明创投投资经理孙墨陶,将以美国管理式医疗发展脉络为导向,回顾“联合健康”等巨头从0到1、从1到100的进击之路,试图分析中国版“联合健康”模式的演化路径。
永安保险人身险(健康险)部总经理钟鹏将站在险企和资本的角度,分享联合健康模式,解码健康险“管理式医疗”的经营模式,以权威专家的声音来解读我国健康险发展之困。
暖哇科技CEO卢旻将结合暖哇提供的科技驱动的一体化健康险服务方案聊聊联合健康模式在中国的落地方案。
智云健康保险业务负责人刘雪剑会从领先的医疗平台角度聊聊中国大环境下医疗服务如何与保险产品更好的配合以及中国“管理式医疗”的发展趋势。
启明创投投资经理孙墨陶以专业投资人的角度分享过往在联合健康的一线经历以及联合健康模式在中国的机会和挑战。
了解更多行业洞见,欢迎关注7月2日(周四)晚19:30卓见 · 线上沙龙金融保险系列第二期,这里有大量干货等你来细品。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免费报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