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基本情况
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通达”)是中国领先的立足于农村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总部设在南京,业务覆盖全国,以“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为使命,致力于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能力,为乡镇零售店及零售产业链相关参与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门店SaaS+服务、商家解决方案等综合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汇通达
截至2021年9月31日,公司业务已覆盖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超19,000个乡镇,连接超过160,000家会员零售门店、10,000家供货商及18,000家渠道合作客户,惠及超过3亿农村消费者。
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今年汇通达规模同比增长超50%,营业收入预计超800亿,明年计划突破1000亿,同时公司服务的乡镇会员店也有20-30%的增长。
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中国产业互联网100强”、“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商务部数字商务企业”、“商务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主席团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满贯”独角兽企业、“江苏省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单位”、“江苏省工信强链拓市专项行动重点平台单位”等。
二、汇通达的做法
汇通达深耕农村市场近十年,以乡镇零售店为中心,通过会员制形式,帮助其整合、赋能、升级,并持续创新创造,以创新模式和数字化手段改造乡镇传统商业网点,帮助乡镇零售店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农村电商的主体。同时致力于打造产业链全链路、全场景的数字化,助力智能家电、消费电子、酒水饮料、交通出行、家居建材、农资农机等6大产业。打通了上游厂商直达农村市场的新商路,同时将广袤农村的消费数据、生活生产数据“反哺”到上游,实现产业企业在生产、流通、营销端的全面升级。
公司通过三大首创,打造了行业领先的农村商业数字化新模式:第一,首创独特的“平台+乡镇店”的商业模式;第二,首创“5+赋能”、“5帮富农”的服务体系;第三,首创“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方位运营体系。
(一)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
汇通达打造了“产业互联网+智能零售”的新模式,聚焦于“农业+农村”商业数字化服务,以乡镇小微零售企业为核心客户,以技术为手段、以平台为支点、无缝链接城乡,为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零售门店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商品、技术、服务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是搭建链接端到端的乡镇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城乡两个市场的生产、需求、经营主体搭建了一个共享的类似“GPS”的数字服务系统,对城乡两端的资源和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匹配和服务。目前,与汇通达深度合作供应商已超1500家,近期我们与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企业——苹果公司(Apple Inc.)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苹果公司在国内仅有的四家最高级别渠道合作伙伴之一。
二是打造乡镇数字化门店直接服务末端农民用户。自主研发了针对C端农村消费者的智能零售服务平台以及针对b端乡镇零售店的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并将其进行有机的融合与打通,实现产业一体化的服务平台。通过“超级老板”平台和“汇享购”平台为会员店提供更多品类商品采购,更多维度运营服务,实现“一店三开”——实体店、网店、社群店,成为拥有“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农村商业数字化底座和新基建,也成为了上接产业、下触农村消费终端的“超级端口”。
三是以“产业+数据+资本”模式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围绕货(供应商端)、客(客户端)、场(交易服务全流程场景),通过重构供应链,打造产业互联网,实现全面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
由于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七八月份水果市场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大量水果滞销,汇通达主动帮助果农把水果放到线上进行销售。近一阶段,汇通达共计助销26000斤水果,助力农民增收149万元。其中,八卦洲红杜鹃农场:阳光玫瑰助销5000斤,44万元;江宁区铜曹农场:翠冠梨助销6000斤,30万元;溧水乌山农场:黄桃5000斤、夏黑5000斤、翠冠梨5000斤,总助销75万元。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商业数字化程度
在乡镇零售店层面,公司提供了包括商品、工具、社群、活动、营销等多种多样的创新的“5+赋能”服务,通过会员制形式对乡镇零售店进行商业数字化改造,帮助传统乡镇夫妻店升级迭代。
一是“+工具”。为传统乡镇零售店提供自主研发的智慧门店系统,包含“超级老板”、“汇享购”、“千橙掌柜一体机”等软硬件系统,帮助乡镇零售店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工具前端让乡镇零售店通过“汇享购(微信小程序、微商城)”链接农民家庭信息,工具后端让乡镇零售店通过“超级老板”链接汇通达农村商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乡镇零售店通过“千橙掌柜一体机”横向可链接平台注册的全国乡镇零售店,实现信息共享、商品共享、用户共享,提升乡镇零售店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乡镇零售店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是“+商品”。建立一条上游优质品牌资源直达乡镇零售店、再到农民顾客手中的互联网供应链。与各大行业工厂和品牌商进行“总对总”合作,通过线上“POP平台”和“总部自营商品池”、“区域商品池”,帮助更多的生产商与乡镇零售店实现数字化供需对接,让乡镇零售店从“有啥卖啥”到“要啥有啥”。经营商品逐步由家用电器扩展到3C数码、农资农机、家居建材、酒水、交通出行、汽车后市场等多种品类。
三是“+营销 ”。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帮助会员店丰富原始单一的营销形式,促进传统营销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打造可定制化的、覆盖整个消费生命周期的营销服务。
四是“+社群”。帮助乡镇零售店建立粉丝社群、发展村级代理人等方式,构建高效和充满情感信任的农村社交网络,打造农村“粉丝经济”。线下专业服务人员“达人铁军”团队在当地召集乡镇零售店老板和代理人,进行“汇小组”会议,对乡镇零售店老板进行互联网工具使用实操培训,把以往的乡镇零售店从“夫妻店掌柜”变成现代化、信息化、技能化的“新农商掌柜”。
五是“+活动”。结合乡镇特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组织各类会员活动,如“年货节”、“乡镇集市购物节”、“双品网购节”、“蜜粉节”、“年中狂欢节”、“丰收节”等各种各样的终端活动,实现精准营销,帮助乡镇零售店扩大销售,帮助农民消费者购买到质优价廉的优质商品、享受到与城市消费者一样的贴心服务。
(三)实施扶农富农服务,助力农村家庭增收致富
围绕农村家庭的需求和资源,为其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帮卖农品、帮找工作等特色扶农富农服务。
一是“帮卖特产”。发挥网络和大数据优势,把农业生产者销售产品诉求和城市居民购买优质农产品需求及时对接起来,一举多得,多方获益。在商务部的指导下,汇通达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十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利用线上平台资源开展助农活动,累计发布农产品1500余款,覆盖500多个贫困镇,帮助特困农户实现扩销增收。
二是“帮找工作”。针对城市劳务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劳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增加服务内容,使乡镇零售店成为当地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和信息点,盘活了农村劳动力。
三是“帮做培训”。通过与各地电商协会、扶贫办等政府职能部门合作,选择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互联网知识、互联网工具使用、互联网营销手段、网络直播带货等方面技能培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培养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农人”、“新农商”。
四是“帮送快递”。针对农村终端物流服务难、成本高两大难题,大力整合农村运力、仓储资源与市场订单,做到“大件商品送装一体化安排、小件快递及时入户”。
(四)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积极融入数字乡村建设。
针对农村下沉市场特点,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训”计划,汇通达借助国家宏观政策帮助农名增产增收,在政企合作领域不断的展开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乡村振兴”计划。汇通达是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1+1+N)的试点企业,全程参与了盱眙县、宝应县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同时,汇通达已经参与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缔造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样板。
二是“新农人”培训计划。汇通达联合江苏省人社厅建立互联网营销师鉴定标准,通过培训和实战赋能新农人。我们开展了三档培训课程:《网红直播课》、《电商运营课程》、《直播+短视频实操课》,课程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出发点,全方位讲解整个直播实战知识,帮助新农人主播了解直播建设各环节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带动效应,实现带动10万新农人转型,赋能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汇通达借助直播+短视频工具赋能更多乡镇顾客和县域人群,通过直播形式,打造县域网红经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提升。汇通达目前已经形成成熟的直播间,打造了20个直播基地,培育了20多个网红,并进行了600+场次直播。
三是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汇通达积极参与电商示范县项目,2021年6月中标浙江嵊州电商示范县二标段项目。建设运营期内公共服务中心组织或参与农产品电商资源对接活动不少于7场;利用直播电商等手段带动农产品上行,线上交易额不低于3000万元,媒体宣传报道不少于8篇。提升改造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不少于217个,打造5个以上农村电商样板服务站点。培育电商专业村15个。江苏省内,公司正在与阜宁县、建湖县、射阳县、泗阳县和宝应县等地区积极对接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相关事宜。
未来,汇通达将继续坚守“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建设城乡双向流通“新通路”,培养乡村本地“新农商”,培育乡镇经济“新动能”,让农民“买得好、少花钱”、“卖得好、多赚钱”,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和数字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