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运营四大门派:
1、数据派:运营是一个解决产品和用户需求的数据分析系统
数据派认为,互联网运营就是用来解决从上游产品,到下游客户之间问题一条流程线;是解决前期流量丶中期转化和后期用户粘性的一个数据分析系统。
2、人本派:一切围绕互联网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是运营
人本派强调运营人员自身的价值,他们认为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他们的至理名言是即便产品和技术做出一坨屎,运营人员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南无阿弥托福~)
3、经验派:产品是生孩子,运营是养孩子
在他们眼中,运营是高危的收尾活。做产品的人把事情想出来,搞开发的把产品功能实现,最后把产品送到用户面前,让用户用起来,玩起来,全都是运营的事儿。所以,运营即产品面世的过程,没有好的运营,酝酿已久的产品也见不到更多的用户。
4、实干派:运营是基于产品的高效执行
运营是一项基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的职业。所以一切运营行动都应是基于产品出发,以最低的预算,最优的路径,最高的执行,最有效的手段吸引用户,进而培养忠实用户,建立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壁垒并最终获取成功。
(以上是笔者针对互联网运营工作总结到的四种比较鲜明的观点概念。仓促间难免遗漏,欢迎广大互联网从业者留言补充。)
产品运营:千万从业人一起踏出的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百家齐放的局面跟互联网运营仍是新兴行业不无关系。但从某种程度来看,这四种观点也在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这或许就是我们乌合之众一直强调的群体力量,在这种力量支撑下,大家齐心协力地完善互联网运营的职业化道路。
牛顿都说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
在诸多运营前辈的积累下,这个行业除了工作内容日益规范,其职场核心方向也逐渐明朗——如上,实干派对产品理念的聚焦就是表现之一。
不管你是为京东、淘宝这样的企业做电商运营,还是搜狐、网易这样的网站做门户运营;不管你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品牌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营,仰或是针对移动端产品做全方位一对一的APP运营。大家对运营技术的认知,也从最初的内容更新、活动策划,拉新促活上升到了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等产品经理关注的事情上了。
若你认为这是要跟产品同事抢活了,这便是大错特错了!
产品和运营:没了坤,乾就不是乾了
产品和运营的关系就像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周易》中的乾卦和坤卦,二者相辅相成。产品经理是产品的直接负责人,主导产品研发和功能需求,多为老板负责。但真正确保产品在市场位居不倒地位却取决于用户:用得爽不爽,有没有解决需求……
面对群体各异的用户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产品如何保持功能丰满、需求有效,随时不掉队跟得上时代,甚至能跑到用户的前面挖掘出新功能,都离不开一直工作在前线的运营人员。
因为,运营没有boss的压力(KPI同学先退下)。运营最主要的还是要对用户负责,在产品成型后,运营人员告知适合的用户,带领用户使用产品并使之爱上且不离不弃。而这个过程正是帮助产品经理检查产品痛点的直接路径,同时也在为产品迭代做基础建设。
不管是BAT还是小而精的P2P/O2O产品,凡是成功的运营案例都自然离不开产品的打磨。离开产品,运营是无稽之谈;离开运营,产品可能事倍功半。
产品运营是最好的相遇
这也解释了为啥行业里越来越多的人在强调产品运营这个理念。对公司来说,有运营思维的产品和有产品思维的运营都是在弥补工作上的断层,但是从成本把控来看,培养运营思维要比培养产品思维低很多。试想一个运营战略失败和一个产品战略失败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明白企业能快速调动的还是有产品思维的运营。
其次,对从业者来说,增加自己的产品思维不光是对用户负责,还能减少与产品技术在工作上的沟通成本。同时,产品运营也能帮助从业者扔掉“打杂”帽子扔掉,将运营工作具体化:产品运营人员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保持敏锐的用户感觉。有针对性地进行用户活动,增加用户积极性和参与度,并配合市场运营进行活动策划,这样才能拿到真实的产品和市场数据推进产品改进,提升运营成就感,岂不快哉!
随着移动市场的火热,产品运营工作只会越来越重要。不可否认,随着行业的兴起,产品运营沉睡在海底的冰山会逐渐被从业者挖起,愿意深入挖冰山的运营喵,我在乌合之众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