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所承诺的有关反倾销“替代国”条款即将期满失效,中欧之间围绕“替代国原则”适用以及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不断升温。
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倾销法律制度的提案,以履行其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所承担的义务。虽然提案取消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但欧委会提出的新方法用“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替代国”做法。
11月30日,欧洲对外贸易协会总干事艾伟德(ChristianEwert)在中欧企业论坛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委会对于中国在12月能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有很多讨论,而欧洲对外贸易协会正在推动的是,敦促欧盟在做出包括反倾销等相关决定时提高透明度。
欧盟反倾销决定应更透明
“比如反倾销的论断具体是怎么得来的,欧盟在做这些决定时更像是在一个黑匣子里,整个过程应该更加透明。”在艾伟德看来,欧盟对中国做出反倾销或反补贴决定的过程并不透明,而欧盟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应当增加透明度。就这个问题,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向欧盟贸易专员提交了欧盟路线图,并与欧盟的其他机构一起对改善欧盟决策的透明度发出声音。
事实上,此前一份呈交给欧洲议会的内部报告就显示,即使是德国最权威的经济研究所,也没有能力证明“中国低成本优势或倾销行为”的存在。
正如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顾德明(FrancoisGodement)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欧盟而言,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市场经济地位”背后,真正重要的是欧盟的反倾销措施。
艾伟德表示,美国就存在允许公众查询相关部门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决定信息评估的系统,能为欧委会提高透明度提供参考。
为了更好地督促欧盟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艾伟德还经常和欧委会的专员开会讨论。“开会还是有效果的,欧委会已经表态会严肃考虑我们的方案。欧盟贸易专家也同意必须要提高透明度,但最终出台的方案是否令人满意还有待评估,至少我们现在是乐观的。”他说,希望2017年欧盟在决策透明度上会有明显改善。
贸易保护主义缺乏依据
无论在欧盟还是美国,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规模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抬头趋势。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也明确表态,上任百天内就要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这种大背景下,中欧之间的贸易是否会受到影响?
艾伟德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退出TPP谈判对中欧贸易没有直接影响。“对中国本身更没影响,反而可能是好事。”他承认,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气确实在增强,但中欧贸易比中美贸易拥有更加紧密的关系和更牢固的基础。
“要知道,贸易是对抗贫穷以及实现繁荣的最关键因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有人认为中国偷走了欧盟的工作机会,但这并不是事实。”艾伟德说道。在他看来,工作机会的减少是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另外,欧盟对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有不少负面评价,但这些依据也不确定是否真实。“10年前欧盟也有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欧盟是有过类似经历的,只是每个国家的解决方案不一样。”他举例称。
关于欧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讨论,艾伟德特意补充道:“中欧双边贸易总额每年大约维持在5000亿欧元,而反倾销所涉及的案例只有20亿~30亿欧元,比例并不大。”
面对中国企业在投资欧盟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艾伟德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年来出现了反转,也就是中国对欧盟投资的势头已超过欧盟对华投资。随着中企在欧盟投资越来越频繁,欧盟对于中企收购当地科技企业等举动都提高了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欧自贸协定以及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都在进行之中。据公开资料,如果中欧自贸协定达成,2030年中欧双边贸易规模将在2011年5672亿美元的基础上翻番,超过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所带来的红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此前也表态称,希望中欧双方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场开放、全面互惠对等内容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磋商。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好于同期中国外贸总体表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最近的汉堡峰会上表示,中欧双向投资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FDI)达2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今年1~8月,欧盟对华投资同比增幅也超过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