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并购合作活动的增长趋势将于2015年延续,主要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金融、医疗、数字内容等需求大、普及率高的领域展开,我国企业的海外战略投资与合作也将保持活跃。
展望2015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既存在政策推动日益强化、企业加速跨界发展、信息技术向传统领域深度渗透等机遇,又面临企业转型压力加剧、新兴业态行业应用步伐缓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等挑战。
一、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产业规模增长有力,转型稳步推进
在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维持高增长同时增速小幅放缓的健康发展态势。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质效的增强。2014年,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1-9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稳中趋缓,实现业务收入26815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实现收入4785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继续保持全行业首位,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分别完成收入757、5551和2845亿元,同比增长20.7%、20.2%和20.4%。
展望2015年,在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产业资金等多方面有力因素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有力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成效逐步扩大,产业得到新的驱动力量和发展机会。一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带动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和对接需求大大增加;二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科技领域,随着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代表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产业发展方向愈发明显,与传统行业融合不断深化,催生IT系统建设需求。预计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22%以上的平稳增长。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稳步优化,数据处理和运营、信息技术咨询、数字内容服务等高端环节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受企业对数据挖掘运用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将继续保持突出增势,预计2015年增速将达到27%。
(二)政策推动日益强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4年,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服务业增长、提高服务业水平的政策,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地方政策相继出台,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利好政策连续出台,有力带动产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云计算领域,2014年我国积极制定并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政府的云服务应用。8月,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信息,京东、浪潮等多家企业的云产品及云服务入围“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名单”,为云计算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政策基础。地方也积极将云计算纳入政府采购。2015年,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和落实下,政府将成为云计算重要用户。大数据领域,2014年贵州省等地方积极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为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发展提供利好机遇。2015年我国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战略思路也将逐渐成型并有望确定发布,引导和推动大数据的有序发展。各部委、各地方将继续出台或实施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和专项,政策内容将随着对大数据本质的认识而愈发明确,有关配套工作也将有序推进。
(三)企业加速跨界发展,市场竞合加剧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加速跨界发展步伐,通过并购合作抢占新市场或补充自身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2014年科技行业的投资并购交易达到新的高峰,IT业跨界并购进入井喷期。目前国内跨界并购活动主要由资本充足的龙头公司开展,专注于产业新兴增长点。并购对象包括云计算、金融IT服务等领域企业,一般拥有细分领域领先的核心技术、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另一方面,IT企业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如中软与华为、浪潮与金蝶强强联手推动跨界融合,加强在云服务、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共赢发展。在信息安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国际巨头如IBM、思科也积极寻求与我国企业开展合作从而实现本土业务突破。
2015年,受跨界并购合作热潮和软硬件服务化态势的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竞合持续加剧。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日益综合化、集成化,市场将从单一企业竞争到以聚合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参与全产业链竞争。多元化并购合作活动的增长趋势将于2015年延续,主要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金融、医疗、数字内容等需求大、普及率高的领域展开,我国企业的海外战略投资与合作也将保持活跃。
(四)信息技术深度渗透生活生产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在深层次上改变交通、医疗、电信、能源、金融等基础领域的面貌。
智慧城市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主体范围内的创新应用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尤为重要。经过2013年的大范围试点,2014年智慧城市进入大力推广阶段,相关企业与各地政府签署众多框架协议,主要围绕争政务、交通、医疗等方面,并逐步由小部分项目开始实质性落地。2015年将是智慧城市订单落地与建设的高峰期,据IDC预计,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据互联互通与统一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智慧医疗、社保、教育、平安城市、电子政务、工商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增加。
互联网金融领域,在资本推动和我国客户金融需求逐步释放的影响下,市场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2014年延续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阿里、腾讯和联想等企业相继投资互联网金融。2015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策监管的逐步松绑,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巨头布局将进一步加速。大数据与金融融合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金融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和产品精准营销。行业边界日渐模糊,参与者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以及基础设施提供商等,跨界合作活动频繁。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跨界竞争激烈加剧企业转型压力
从IT产业发展形势看,软硬件服务一体化正逐步演变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软硬件厂商及互联网企业通过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加快服务化转型步伐,服务替代产品的创新模式迅速推广。根据用友、中兴等企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主营业务与服务相关业务协同效应明显,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比重持续加大。用友已然从一家软件厂商成功转型为极具互联网特质的云平台服务商,中兴的智慧城市和政务解决方案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巨头跨界转型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充分的市场竞争和新兴业态发展对IT服务企业形成潜在的巨大冲击,从而加速企业进行转型。但是总体来看,大部分IT服务企业尤其中小企业还处于转型升级的探索阶段。由于业务长期集中在低端集成实施领域,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没有清晰的认识。企业在转型初期也面临着利润下降、研发投入高、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成效的挑战,导致基于新兴业态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发展缓慢,营收规模增速放缓。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业绩分化严重,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基础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业务发展情况良好,中小企业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二)新兴业态中行业应用步伐缓慢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但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企业市场应用。
一方面,新兴领域仍在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云服务企业面向个人的服务以免费模式为主,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吸引用户和流量,而可以收费的企业级客户尚未适应用租赁模式和云计算应用来构建自己的IT环境。当前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将客户与一系列关键服务联系起来从而由消费级转化为企业级领域,从而实现业务盈利。大数据领域商业模式的缺失,导致我国大数据应用在相当长时间里只能停留在口头讨论阶段。数据资源利用以及价值提炼等应用模式还未清晰,大数据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知识积累、知识建模融合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从而不能将大数据应用与各行业领域的需求有效结合,极大阻碍大数据服务发展。
二是我国新兴领域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市场期望。目前我国云服务企业在服务可靠性、服务流程合理性、服务界面易用性、服务协议规范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数据企业对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把握尚不成熟,总体以跟随国外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同时支撑大数据发展与应用的技术能力、集成方案提供能力和专业知识积累相对薄弱。
(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从“棱镜门”事件到“苹果门”事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从产业隐患上升到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领域中尤为严峻。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云安全发展相对滞后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位置不清楚、数据隔离不清晰给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一定难度,单点的、被动的传统安全方案无法满足云计算虚拟、动态、异构的环境。基于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的云服务存在新的安全风险,并且云平台上可以运行多种多样的网络应用,也可能带来各种不同的安全威胁。2014年微软、亚马逊等国外云服务的相继落地同样加剧了国家信息安全隐患。如何通过适应云计算模式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成为云计算时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大数据方面,大数据集聚大大提高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原有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难以形成有力保障。金融、医疗等重点领域数据的生成、传播和使用越发广泛和多元,在大数据时代显示出其重要价值,也使得相关的安全问题成为紧迫严峻的风险。同时,我国在大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相关的条例、法规、章程、意见较少,并且约束力不够,尚难建立起能够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数据开放、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新兴产业布局,鼓励传统企业转型
一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两化深度融合和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加快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着眼于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环节,加强面向行业的数据监测、商业决策、数据分析、横向扩展存储等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发展行业数据分析的深加工处理服务和内容增值服务。二是鼓励传统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进入新兴市场,培育一体化、集成化创新能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加大资金、政策等引导力度,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发展基金、云计算专项资金等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在操作系统、自然语义理解、分布式计算、虚拟化、异构型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关键和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重点突破。
(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完善产品结构,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并扩展客户资源,突破其由于业务单一、政策依赖强、竞争加剧等因素带来的企业利润减少等发展瓶颈。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对具有业务特色、独特技术和研发能力、以及客户IT系统的外包合作伙伴等企业并购,同时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并购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成长性好、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获得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完善专利布局。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技术、资本等走出去活动,加大政策性贷款的支持力度,探索利用产业基金等资金渠道,支持企业重点开展研发、品牌、营销等多领域的海外并购。支持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绿地投资与技术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构建全球产业链生态体系。
(三)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和知识库建设。持续推进业务重心逐渐由单一的集成实施向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咨询设计、运行维护、数据挖掘分析等服务环节拓展,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从规划设计、集成实施到运行维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撑工具软件。二是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面向政务、金融、电信、医疗、教育、交通、电力等行业建成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服务知识库和管理方案,形成面向信息技术服务的知识库管理规范和服务模式。鼓励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与移动应用内容的结合,探索社交类网络服务、地理位置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互联网接入等多种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和模式的发展。三是坚持融合创新,支持企业加快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拓新兴服务消费领域,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行业资源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间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外资加快进入我国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对策略、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推动信息消费等问题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工作。在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外包、数据服务、移动互联网等行业实施准入制度或资质细分管理,加强对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二是重点发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咨询、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咨询、信息系统安全集成、信息安全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网络安全应急处理、数据与系统容灾备份、电子认证、信息安全测评、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培训、电子取证、安全审计等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服务能力。三是完善数据、软件等托管、个人隐私保护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标准规范,明确数据托管要求,对事关国家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和用户隐私的敏感数据,禁止在第三方平台上托管。加快制定和出台“数据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