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浦钢网
这几年,钢铁危情持续“糟糕”,使得钢铁羽翼完全退去昔日的光泽。不过,随着京东商城、聚美优品等新一批行业垂直电商成功上市,钢铁——这只“困兽”似乎看到了希望,萎靡之中猛然发力,展开“触网”自救。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与《现代物流报》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涉及钢铁的各类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150余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中占比25%左右。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0家,而近两年内新建平台数量占到了41%,呈现出“井喷”态势。
颠覆模式:全国钢材网售占比或超10%
一场借力电子商务变革钢铁交易模式的大幕正在拉开。
这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更是直言,钢铁电子商务在2013年已经正式“起飞了”,电子商务平台将会对钢厂的定价模式、生产经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2012年下半年,“我切实看到钢铁电子商务迎来无法抵挡的发展势头”。提早选择同电商平台合作的,徐州金虹钢铁集团董事长李绍云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伴随钢材网上销售时代到来,未来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钢材总量将占到生产量的半壁河山,甚至超过70%。
据统计,现在国内通过电商平台销量的钢材较总量还尚不足10%,仍有很大发力空间。此次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自建电子销售平台与合作电商平台销售的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已达73%,而调研企业中98%反映有意愿借助电子商务谋求发展。”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宝钢旗下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东方钢铁、东方付通、化工宝等电子商务部分营收已超35亿元,是主营业务收入中增长最大的一块。
今年可谓是钢铁电商真正发力的“元年”。为此,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从各平台公布的月交易总量来看,今年全国钢材网上销售占比有望超过10%。
迅猛崛起:去年交易总额直逼700亿元
不难看出,身在水深火热中的钢铁人,把电商视作“救命稻草”。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钢铁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十家电商平台实际(自营)现货交易总量直逼1000万吨大关,预估全国钢铁类电商平台交易量(包括撮合)合计超过2000万吨,交易总额接近700亿元。
上述提及的十家电商平台分别为: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河北钢铁交易中心、西本新干线、中拓钢铁网、斯迪尔、东方钢铁在线、中国大宗物资网、找.钢网、钢银与中国钢铁商城。其中,新建与新拓展钢材业务的平台有6家,其他四家交易量较前年平均实现30%的大幅增长。
钢铁业的B2B是当前国内所有B2B中发展最快、最耀眼、也最快将走向成熟的一个行业。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在我们所有工业行业里面,钢铁电子商务走在了最前面。”
而《现代物流报》记者在调研中得知:目前国内较具影响力的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日成交量已平均维持在4万吨左右,且大多数钢铁电商平台无外乎有挂牌、竞价、撮合、网上代销与在线专场五类交易形式。
其中,找钢网、钢银日成交量(包括撮合业务)已迅速接近10万吨。
百舸争流:四类模式四种生存法则
就钢铁电商主体而言,目前主流的有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大型钢铁流通(钢贸)商网络交易平台、资讯类网站延伸交易平台与第三方创投钢铁电商平台四类。调研结果还显示,截至目前,包括宝钢、河北钢铁、武钢、沙钢等在内的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数量占比最高,已占到总数的37.4%,而完全第三方创投钢铁电商平台仅占16.2%,其他两类依次为19.5%、22.7%。
与此同时,各家电商的模式又不尽相同。钢厂自建电子销售平台多数陷入“单纯将线下销售搬上网络”怪圈,成效迟迟难以显现。以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与宝钢旗下东方钢铁在线为例,实际盈利业务只是在循环物资和原料采购交易。而像淮矿物流旗下斯迪尔与五矿发展刚刚自建的鑫益联,除向“钢材网上超市”目标发力外,还侧重“动态货值融资”业务。至于兰.格现货交易、我的.钢铁旗下钢银等由资讯类网站延伸交易平台,比较接近第三方钢铁电商运作模式,不过仍难抵住“广告式交易信息发布”利益诱惑。
而“淘宝网”式第三方交易平台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比如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找.钢网等正在努力接近,尤其后者完全采取“纯电商”式营销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交易订单实时公布,还推出各类促销优惠活动。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中国铁物与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西本新干线、五矿发展自建的鑫益联、淮矿物流旗下斯迪尔、中铁物资集团与钢.之家合资成立的中国大宗物资网等,因为凭借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实力,拥有着全国覆盖最广的钢材分销网络与物流体系,是目前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落地”型电商平台。
竞技比拼:未来仅三五家杀出重围
面对钢铁业严峻形势,发展电子商务固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专家提醒,企业切勿盲目跟风,一窝蜂地全搞电商,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早前阿里巴巴曾涉足过这一领域,最后铩羽而归。王建中颇为谨慎的说,钢铁属大宗商品领域,在此电子商务工作的推进并非想象中简单,由于牵涉利益方太多,其成功实现诚信安全、配套税票、价格透明和物流监管等都是很大挑战。
比如这一过程中信息价格透明程度,直接损害了部分厂商之间的特殊利益。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实现网上电子交易平台销售模式,不仅威胁到其传统经销模式上的定价话语权和“经销商订货需预付款”的霸王垫资政策,还会为此失去其向下游转嫁价格波动风险与生产库存的风险。对于终端采购方来说,网上交易便捷的同时交易价格随之透明,任意品牌、型号钢材的每日最低报价均可一目了然,这无疑会将以往大多企业采购部门“高价成交、高额返利”的潜规则受益剥夺一空。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的是,钢铁电商平台“大跃进”背后的过剩隐患也在显现。
“有竞争便有淘汰。”多位受访专家为此表示,几年过后,杀出重围的几家优质平台定会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董宝青表示,目前工信部关注和支持的钢铁电商平台大约有三十家,竞争非常激烈,钢铁电商最终将走向趋同化的商业模式,预计“再过五年之后,这个行业也许就剩三五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