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已经发展43年之久的专业B2B媒体公司,环球资源在国内很少成为话题,甚至多数圈内人对它也知之甚少,诸如“太低调”“做展会的”“杂志做的很好”“营销少”“对网络重视不够”“上面都是大公司做生意”成了外界对环球资源的模糊形象。
环球资源一直埋头专注服务自己的用户,对于国内人士的认知误解似乎从没有官方回应过。
去年国内B2C大热,环球资源内贸副总裁任丽峰女士在参加亿邦中小企业电商大会时作出了加强与B2C 合作的表态,这是官方渠道我们知道的最新动态了。
是不是公司恰如人生,过了四十就云淡风清不喜欢凑热闹了?或者B2B本身不比B2C,何须天下无人不识君!
在国内B2B同行拼流量、做金融、谈在线交易的时候,环球资源有什么新动作呢?这家成立于1970年的老牌B2B公司发展中的milestone是什么?它还能算是行业领袖吗?什么才是目前B2B需要完善的?低调有错吗?
带着疑问,我们需要回到B2B的特点。
B2B的采购是企业行为,交易过程复杂审慎,一般是集体决策,有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因为金额较大,展示独特合作能力而赢取信任是降低生意风险的需要;B2C的购买是消费者行为,受个人偏好和临时情景的影响较大,对价格更敏感,忠诚度低。这些特点决定了B2B的运行与B2C的运行思路大相径庭。
环球资源四十多年来推出的每项服务正是基于对B2B买卖双方需求的深刻理解。
再来回顾一下历史。
二战后,亚洲成了制造业基地,先有日本50,60年代的飞速发展,后有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异军突起,一直到后来中国大陆成了世界工厂,东西方的贸易潜力催生了对中间媒体的需求。
韩礼士(环球资源的Boss)在1965年来到日本,加入了美国人Ray woodside创办的东亚出版公司,该公司出版的贸易刊物《the importer》开创了亚洲贸易刊物的先河,并且在广告质量、发行质量以及报道客观性方面树立了行业标准。后来韩礼士于1970年创办亚洲资源【Asia sources,环球资源前身,1981年收购了《the importer》,1998年 改为环球资源】,并于1974年推出按行业划分的专业杂志,这在当时也是具有革新意义的创举,曾经的《computer products》专业杂志号称行业采购圣经,众多现在的一线品牌如三星、华硕、宏基都是刊内客户;1991年ASM etrade软件的推出是环球资源最早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电子商务的努力之一,该软件可以实现产品的收发配对,后来的1995年首推B2B贸易网站、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于上海开始举办采购交易会就是大家熟知的了。可以发现,环球资源不限制媒体的形式,只要能有助于B2B双方的沟通,让彼此增强信任最终提高贸易效率,任何适当的媒体形式都是可以整合进来的。
大家熟知的B2B,是狭义的电子商务B2B,我们就单从这块来探讨分析一下环球资源网站的特点。
在环球资源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竞争对手,但是基本上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只有阿里巴巴的出现真正引起了风浪,阿里巴巴奉行开放、透明、合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英雄不问出处,聚集了一大批“信徒”,加上马云个人演讲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几乎成了电子商务的代号(严格来讲只要是网络上开展的生意就是电子商务,不限于B2C,B2B或者SEO,EDM)。
21世纪头十年,恰逢中国加入WTO,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国内工厂与国外买家急需一个沟通平台,单单一个广交会显然不够,而环球资源入门会员费用近20万RMB,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门槛太高(一定程度上也促成环球资源品质可靠的形象)!
阿里巴巴开始用大约四分之一环球资源的价格招揽生意,但开始并没有在付费客户数量上获得太大优势,毕竟环球资源几十年积累的买家资源是供应商最想得到的;依托优质买家资源,环球资源于2004年首创“大买家专场采购会”,这种形式现在已经在业内广泛流行。但是阿里巴巴2008年祭出19800元的出口通,改写了两家公司的竞争态势,阿里外贸的付费客户最终在2010年达到12万左右的顶峰,2011年的“欺诈门”加速了付费会员的衰减,去年财报显示大概还有8万付费会员,而环球资源的付费会员基本上稳定在2-3万。
在两家公司十来年的PK中,阿里巴巴对供应商的审核宽松,个体户也可以上线,允许供应商无限制上传产品,环球资源则规定了可展示图片的数量,对供应商的每一张图片都审核加工,并于2007年业界最早推出了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报告(在我看来,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报告这些信息就是在介入并促成交易);环球维持了自身对品质的高标准,阿里的做法导致了平台杂乱泛滥,直至爆发“欺诈门”才做出反省,去年也开始做第三方的认证报告(法国BV认证)。
其实多年发展下来,外贸这块已经大体形成了环球做中高端,阿里做低端的默契;在十来年的竞合中,环球资源与慧聪2005年结盟的插曲已经鲜有业内人士提起,故事以环球资源2007年自己推出内贸网结局了,不然B2B的历史又是另一番样子吧。在此只是和大家蜻蜓点水式回顾一下。
现在业界基本有共识:单纯的网络黄页式B2B已经过时,而下一代B2B大家都在探索中。经过多年电子商务B2B的发展,买家已经不再缺少卖家信息和产品信息,可是面对海量信息,谁才是他们对口需要的呢?哪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呢?相对于虚拟信用卡、在线交易等热门话题,这些才是B2B最现实紧迫的问题。
针对行业发展的需要,环球资源2012年开始大力优化升级了网站,业界首创“每家一行”的排名结构,大大简化了搜索结果,原先需要几十上百页显示的搜索结果,现在只用几页就可以了,并且把之前只在杂志上出现的企业独特卖点(USP)放到了网站上,方便买卖双方快速配对。同时降低了企业使用第三方权威认证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在买家面前增强信赖度。加上电子杂志和在线展会的推出,环球资源是最先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结合的贸易平台。
说了这么多,环球资源在外贸领域的独特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了。易观和艾瑞每年都做B2B行业市场份额的报告,但是内外贸不分,展会的份额有没有加进去也没有说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用一个买家的身份去考量几个B2B平台的采购体验,环球资源确实更容易找到可靠的供应商,大家可以去试用一下。
结合当前大家讨论的物贸一体、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等热点,我查过一些资料,早在2001年环球资源刚上市那会,韩礼士似乎也是雄心勃勃,宣称要整合金融、物流等服务于一个平台,但是后来为什么不了了之我就不清楚啦。不过环球资源在电子行业确实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流程媒体服务,相信混迹电子行业的人都知道《国际电子商情》这本杂志吧,而专注于企业管理的《世界经理人》在国内影响力就无需赘述了。
个人认为,环球资源的挑战主要是内贸网如何在阿里和慧聪的两大家面前做出另外一种模式,如何以四十余年服务两个B的经验聚集更多的商家人气实现内贸崛起。以目前公开资料分析,环球资源开拓内贸的策略就是以帮助企业树品牌和拓渠道两点为依托,重点服务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个体户应该不是环球资源的菜。而就在4月19日传出消息称环球资源有意购买深圳国际机械制造工业展览会的大部分股份,加上之前与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和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达成的战略入股合作,环球资源国内业务的发展图景渐渐清晰——线上线下综合多渠道贸易平台。
在国外,品牌和渠道基本上都在别人手里,国内市场的品牌建设还有很大空间,渠道关系还在形成过程中,我们拭目以待吧,内需市场才刚开始呢,鹿死谁手还得看谁更能满足B2B用户的需求!
最后,讲一下低调这个事,前些年环球资源国内的市场公关活动确实太低调,从2006年开始,每年或多或少还投入一些媒体广告,不过大都是较窄的精准推广。除了网络上的SEO和EDM,也购买一些百度关键词,一般平面广告都是在机场候机室、高铁线路上做,去年我也见过在分众传媒投了广告,另外第一财经、新浪、和讯,网易、凤凰网都是其合作媒体,但相对于阿里巴巴天天上头条来说,环球资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哦。以上个人观点,不周全之处请指正,欢迎提意见做交流!
了解更多环球资源资讯上:http://corporate.china.globalsources.com/
评论:
@刘作云: 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B2B行业资讯:你这个词放在环球身上真合适。母公司成立于1971年。。。
@HANK–Alex:犹太人开的公司嘛,以赚钱最要务!而且环球资源内部斗争也很激烈,中国大陆是对GS贡献最多的区域,但是大陆人永远都在外国人和港台人的下面。而且提成制度很诡异,永远有一部分是拿不到的,电脑还必须自己配备,搞笑的是所有的软件还必须买正版。在中国水土不服,好在来的早,有杂志和展会做支撑。
@艾瑞-张晶:分享~
@GS阿雄:回复@HANK–Alex:@B2B行业资讯 :如果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你去收费20万试试。用正版软件是搞笑?哈哈
@B2B行业资讯:看来,了解环球的朋友真的不多。。。
@环球资源杭州seven-tao: 多谢你的转发,很多值得环球资源这个各公司,不知道到底跟其他同行有什么区别
@B2B行业资讯:如果转内贸,宣传一定要跟上
@飞铄:这就是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