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建邦集团的销售营销链全部实现线上运营,彻底解放了市场销售团队,让1个人去轻松处理所有销售业务,并管理1300多客户业务成为可能,即从客户下单、签合同、找车、提货、配送、结算全流程均交给系统处理。智慧交易系统从交易、仓储智能管理到物流配送,全流程满足客户线上采购的服务需求。销售团队可以将主要的工作重点转向开展市场渠道的开发,和售后的服务。
因此,建邦集团销售团队在2015年积极的实现了市场客户开发的突破性发展。挖掘工地直供项目,为各地大型建筑企业节约成本、提供优质服务,保证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品种钢开发,丰富品种结构,保证质量、及时配送,为广大厂商提供定制化的优质服务。
其三、在借力智慧物流平台的工具,解决了企业物流管理中找车难、运费高、安全性等的痛点后,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使客户获得更贴身的服务。智慧工厂在线以智慧物流电商平台为基础,为建邦集团量身打造24小时专场模式。推行一站式24小时终点配送服务,500公里销售半径内实现一站式配送,提高了物流效率。
最后,我们钢企如何真正实现互联网+?
首先,这几年,钢厂经营受到一些困扰,钢铁主业大面积亏损。于是,不少钢厂动起了在非钢产业挖掘利润的念头,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地扩张非钢产业而放松了主业,就会跌入发展迷茫的泥潭中。
对于我们钢铁企业来说,肩挑着一副重担,一头是生产,一头是经营。生产就是雷打不动的主业,主业搞好了才能促进经营,而经营最重要的使命便是服务主业。因此,钢厂拥抱互联网时,要紧紧围绕促进主业发展这根主线,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生产能力的定位、规模和特色服务,从通过经营管理信息化实现由制造业转型服务型。
其次,钢铁+互联网一定是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基于互联互通的平台。对于长流程的钢厂,涵盖从上游组织采购原材料煤、焦、矿燃辅料、生产环节的备品备件等;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资、消耗配件等;产品库存管理;销售环节的渠道建设、开发维护、定价策略、优惠政策、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等经营管理。
而这一系列的经营活动需要与钢厂的内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实现完全的融合。这是钢厂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自动化和经营信息化的“两化融合”。
另外,据了解,很多钢厂也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组建运营和技术团队,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或在原有的内网管理系统延伸平台交易功能或采购功能,赶时髦,但收效极差;原因是互联网是另一产业,是服务业的一种,钢厂团队没有互联网思维和基因,所谓术业有专攻!跨界跨行业不是传统制造业思维能解决的,部分国有钢企每年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去发展互联网,完全背离了主业经营原则。实现完全的“两化融合”,是钢厂由制造型向服务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且不论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对于团队的要求一方面是软件技术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团队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深切理解。企业应用互联网工具要解决企业整个产业链的传统管理经营的诸多痛点,需要对症开出药方。从建邦集团的“智慧5+1+1”模式方案的实施,如果不是第三方智慧工厂在线的10多年在钢铁行业深潜的专业团队实施配合集团高层项目领导小组,而由企业自己实施,恐怕不会达到现在的成效。
钢铁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一定要服务于钢铁产、供、销主业;
2、根据自身企业发展定制式设计;
3、改善并优化传统业务,强化主营业务而非弱化;
4、对企业产生降本、增效、提高效率效果。
而智慧工厂在线模式就是基于深潜钢铁咨询10多年并围绕当前钢企的转型升级,围绕钢企的产业链经营痛点,提供了一系列钢铁企业产业链经营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即“智慧5+1+1”在线模式。
以下是智慧工厂在线设计模型图
未来总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行业的洗牌在加剧,行业的寒冬将会持续。因此,钢企需要以壮士扼腕的勇气和决心,运用互联网,来解决市场和产品的渠道痛点,建立起新型的客户关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粘性的服务,优化产业链经营架构来倒逼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这是钢企走出寒冬的必由之路。
在风口的钢厂如何顺势构建“钢铁+互联网”模式
钢铁企业由制造型转型服务型,经营管理电商化,或许在2015年大家都在探讨、调研、考察,选择。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组建电商部门或是信息管理中心,强化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的钢企已经在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毋庸置疑,钢企电商化(准确的讲是信息化),未来一定是企业的一种“标配”。
如果说2015年是钢铁电商元年,那么2016年将是“钢企+互联网”的“风口”之年。但是,对于长流程的钢铁制造传统企业来说,要实现钢铁+互联网,即+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下就钢铁企业实现钢铁+互联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问题一、两化深度融合怎样促进钢铁企业未来发展?
一、钢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用信息技术研发出新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是钢铁企业建设信息化探索的方向之一。钢铁行业企业产品研究开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原因较多,产品研究开发领域中新产品需求、设计输出等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梳理、优化,研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产品研究开发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待持续研究、推进。
二、制造管理的关键在于融合跨工序、跨层级的管理与控制。钢铁行业企业制造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与协同,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制造出满足用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制造管理的环节比较多,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准时、集中、快速完成用户订货合同;生产主作业线保持连续均衡的一体化生产,确保物流畅通;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工序能力达到最佳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对经营管理集约化的支撑作用明显。钢铁行业的经营管理的集约化,主要体现为产供销一体以及信息共享与数据分析等方面。产供销一体反映了企业在面向市场、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业财无缝则反映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以BI和信息门户为主要的信息共享与数据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外部市场情况,提升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快速应对能力。
四、集团管控信息化需求更加迫切。行业的消费已达峰顶,红利消失,钢铁制造企业的兼并重组,行业整合是未来的趋势。无论是国有、民营或股份制钢企,正面临着决策、人力资源、财务、采购和销售等业务和信息系统的适应性调整。
五、产业链集成与服务应优先发展客户协同、产业链延伸服务、供应链价值分析。近年钢铁行业发展迅速,钢铁产能的急剧扩大,带来钢铁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的钢铁企业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已经意识到单纯的产品生产制造已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必须重视与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开发资源渠道、完善销售网络、产品深加工、产品物流配送、客户生产计划衔接、客户厂前库管理、客户整体供货等,这些产业链上的集成与服务措施使得钢铁制造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适用的产品,更加周到的服务,在与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环境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产业链的集成与服务就是将上下游之间的信息链、需求链、物料链、资金链进行跨行业的有效沟通和协同运作,形成企业生态价值链,这样的运作通常是跨地域、跨企业的,其信息化的支撑有别于原有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通常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向上延伸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提供集成与服务。
六、互联网+钢铁时代,两化融合要求集团企业在生产工业化的同时,提升信息化的权重比。而缺乏与互联网的融合,企业信息化犹如“信息孤岛”。2015年是“钢铁+互联网”的新纪元,只有打通互联网的窗口,集团企业信息化才真正意义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信息对称,对于企业的产品品牌、渠道建设等具有很大的意义。
钢铁业现状如何呢?
多数集团型钢铁企业内网信息化软件系统犹如“孤岛”,屏蔽着集团化统筹经营。也因此,企业实现统筹集中上游生产资料采购,统筹企业市场化营销和渠道整合,统筹上下游物资配送的智能管理调度,统筹集团企业的资源和资金分配,成为转型升级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