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B2C消费者市场要么已经被BAT垄断,要么已是红海;而B2B市场的历史和现状规模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BAT们有的远观,有的保守,有的主动出击,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到底是蓝海还是死海?
企业互联网市场为什么比较慢
企业互联网市场总体发展速度是非常滞后的,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标杆厂商和商业模式限制三个角度来分析原因。
1.缺乏基础设施:互联网企业软件有两大重要的环境因素——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十年前云计算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传统企业软件只能用私有部署来帮助企业实现局域网内的资源共享;企业软件只能通过PC端使用,这大大限制了老板使用企业软件的机会,因为老板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手机。没有智能手机,企业应用只能被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环境因素在近两年都有了本质的改观。
2.缺乏标杆厂商:企业软件市场所谓的标杆厂商,像用友、金蝶、东软等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在忙于私有部署、定制开发和单租户模式软件销售。他们大部分业务对象都是大企业,专门为一个企业做服务。虽然是标准化产品,但是到大企业那里难免做一些个性化实施,到最后大部分产品都是一个客户一套方案。做互联网有一个非常基本的规律,如果没有大规模复制,就没有创造规模经济效益,企业也就不可能有获利能力。传统企业软件看着标的很大,刨去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其实剩下没什么利润,更何况面对的大企业个个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从一开始,明道就不打算用这种方式去服务大企业,因为传统的软件销售和部署模式永远无法让服务商从从这个泥潭里爬出来。改变传统企业软件市场,一定需要依靠新的标杆厂商。
3.商业模式单一:B2C产品可以通过免费模式来吸引流量,通过广告等模式获利;而B2B产品大部分只能通过直接的收费模式来获利。收费当然会大大限制用户的增长速度。
另外,风险投资也从未在企业互联网领域内进行过大笔投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这两年的的波澜
很多人都觉得这两年B2B市场的速度加快了。
第一个原因是基础设施条件成熟了,云计算和智能设备普及大大增加了开发者对企业领域产品的兴趣。
第二是人才的流动,先进的B2C市场开发者、设计者、创业先锋涌入B2B市场,以终端使用者为标杆,为过去呆板的企业软件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使得获取用户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是人力成本上升让企业对于效益需求的刚性日益增加,很多行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都不是10%、20%,有些行业是翻好几倍,老板们不得不寻求工具来提升人力效益,节省人力成本。
另外,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年轻,不仅是85后、90后老板越来越多,60后、70后老板们在思想上也越来越去中心化,他们对新工具的采用越来越主动。企业管理者中新生代的出现会彻底改变这个行业的面貌。
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支付模式的限制。目前企业的支付方式是银行汇款,财务寄出支票,这种模式造成了很多繁琐的工作量。如果企业支付模式可以像消费者使用信用卡一样方便,并且支持周期自动扣费(Recurring Billing),那么收费的企业互联网服务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友好的支付环境。
二是互联网软件还没有为企业打造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需求闭环系统。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应用需求分布最多的,排在前三位是项目任务管理、知识分享和CRM。当然排在比较靠前的前十位当然还有其他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甚至很基础的审批考勤。目前真正解决企业问题和体验不错的产品比较少,相信等到整个市场的从业者更多,产品更丰富以后,每一家互联网企业软件公司都会走得更好。
三是B2B产品营销非常困难。例如搜索营销,百度在一天搜索量中,只有五十万到一百万次搜索是和整个企业应用市场有关的,而一部热门的电视剧可能一天的搜索量都不止这些,这就使得每一家企业可能获得的营销资源非常有限,以至于B2B企业不得不做一些非常细致和长期的工作,比如内容营销。
四是投资的限制。风险投资当然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但是实际的投资行为尚未体现出应有的力道和项目地位。毕竟,在这个领域的第一个成功退出案例可能还需要不少年。